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照见天地心》
照见天地心

第86章传授功法

“什么都可以省,吃的不省就行,你们都还在长身体。”

一夜很快便过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

得知冯既明出来做了药店的账房,年纪大点的都出来找了份工作,孙启连连点头称是。

而且这些孩子都在附近干活儿,一点也不愿意离开。

但当听说有孩子想要应举做官,孙启想了想一路的所见所闻,说道:“或许这事儿可以缓一缓,不着急。”

孙启道:“首先,我们面向南方,展两手于膝,慢慢地挼捺肢体,口吐浊气,鼻引清气。”

过了一会儿,继续道:“然后定心,作内观:想见空中元气,渐渐进入毛际,入顶,如同雨晴云入山,入皮如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到达五脏六腑,如同水渗入地下一般。”

这时,有孩子做到了这一步,便觉得腹中开始有声,汩汩如流水,有些慌神。

孙启立刻道:“是不是有人觉得肠鸣,不用担心,不要外缘,仍要意专思存。我们引气于气海,一路顺着血海、阴陵泉,再达于涌泉。若觉得脚部不自觉振动,便可停下。此名为一通,我们一日之内旦夕都要修习,久之当有明效。”

孙启巡视各处,见有人不得要领,便干脆直接以手引气,助其完成一通,若有人引起错了路线,也依样而为,很快众人便能自行把握。

“李老,您也可以学学这个法门,虽不能长生久视,但也能令人食美力健,百病皆去。”

“好好,我也试试。”

“大冯,你过来。”孙启招呼冯既明道,因众人里有两个冯姓,干脆便以大小冯称呼。

两人到了后院。

冯既明既忐忑又开心地站着,他有点预感到什么,但是又怕失望。

孙启道:“你是有功底的,也学过,再学这些便不合适了。所以如今我只问一遍,你愿不愿意做我弟子?”

冯既明只觉得一阵狂喜,立刻拜倒在地,道:“弟子愿意,师傅!”

“那好。”

孙启拿起两张画挂起来,上面画着两个道人,其中一人灰袍广袖,面容清癯,双目有光,右手执一支乌木毛笔,左手拈着一张黄色符纸;另一人则是一手拿着刻刀,一手拿着印,面容专注,以坐姿出现。

“这两位,一位是我的师祖,铁画先生;一位是我的师父,宋可贞先生。”

冯既明叩了九个响头,又给孙启斟了茶。

“你既入了门下,便可以教你一些东西了。”

“我先看看你的书法如何?”孙启看出纸笔,递给冯既明,“在这上面写出你自认水平最高的字。”

冯既明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苦着脸接过纸笔,往上面刷刷地写完。

孙启接过纸,皱着眉。

“车前草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防风二钱……怎么都是些药材,这就是写得最好的字?”

冯既明不敢抬头,只能点点脑袋。他做药店账房,写这些东西是最频繁的了。

“看来你得先学学书法才行。我们这一脉,毕竟是以符道为根基,若是写得不好,也不可能有所成就。我先写一副字,你照着临摹,什么时候临摹好了,我们便进入下一个阶段。”

孙启拿出纸,用符咒的笔法写了一百字,递了过去。

冯既明接过后,便找了张桌子认真地写了起来。

孙启决定教导这些孩子,自然是希望他们都能有自保之力,假如按照徐庄主的意见,未来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危险,人祸天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过来敲门。若不能早做准备,便是坐以待毙。

而决定收徒,也是觉得冯既明心性善良,且三年来一直认真努力,连无意间教给他的一门指法也练得如此熟练,可见不是个懒惰之人。

他也有个预感,或许太平的时日也不会持续太久,动荡在即。他决定回到了此处。短时间内他也不准备再游历各地,对敌的经验已经很足够了,应该转而以增长修为为务,同时也要整理所学,推陈出新。

李佩道:“朝堂是不是发生什么事?老朽久不闻政,已是脱略时事了。”

孙启道:“据我所知,朝廷如今就是一片泥潭,奸臣当道,若想着清清白白地站在里面,恐怕是无人能做到。”

“这些年,辛苦你了。”孙启对冯既明道。

“一点都不辛苦,大哥留下的钱还有许多,大家都十分节省。”

“都是有惊无险,这也算是上天保佑。”

晚饭后,孙启与众人聊了一夜。

李佩点点头,说道:“怪不得北边颇有些大户搬到这边来,怕也是不愿身处风波当中。”

众人听说,自然是把这点想法打消了。

光是想想便令人豪气顿生。

见众人听得一脸羡慕,孙启道:“既然回来了,我也不打算这么快离开,从明日起,我教你们一些呼吸吐纳的方法。”

孩子们一听,当即欢呼雀跃起来。

“幸好周围没什么人,这么晚了,不得把别人全都吵醒。”孙启笑道,接着便赶着众人去睡觉。

孙启挑着重点,大致说了一下,众人对那些怪物奇事是又怕又想听,更是突然觉得俗事令人生厌,对江湖侠客心生向往。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谁不想仗剑独游。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孙启先是教了众人一套中正平和的吐纳法,毕竟还没有师徒之实,他便不打算传授“服紫霄”与“噏月”两套法门。

“这套吐纳法,称为内观修炼法。大家跟着我做。”

冯既明那是眼馋心热,恨不得马上收拾包袱走人,但真要他走吧,他也舍不得这些孩子。

李佩却是道:“在外不易,就这么些日子,便经历这么多磨难,难为你了。”

冯既明道:“大哥,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你这些年都到哪儿去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