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乱世桃花逆水流》
乱世桃花逆水流

第十章 将阳:诚心

让我过去,他们俩这状态不太对。

李世默不放手。

萧岚再瞪他。

总之,除了两个李家人,其余的都和关中地望关系不大。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宣王殿下的本意就是离开长安去洛阳。但鉴于朝臣中有太多家在关中长安的,他不能开这个口,更不能朝着明确的方向强迫。

“放弃长安本是我的意思。”

是,萧岚承认李世默说得没错,李若昭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从不让别人插手,但……

但这并不是你就理所当然不过问的理由吧?

萧岚咬紧牙关也挑眸看着他。

“殿下……”

一声怯怯的声音从李世默背后传来,两个正在僵持的男人

薛莹穿着一身鸭黄色的长裙,裙摆曳地而漾开波纹,飘飞的裙摆在夜风中显得极为清瘦单薄,尤其是一想到她就穿了这么点衣服在十月的深夜等了李世默一晚上。

她咬了咬嘴唇,一脸战战兢兢又不太确定地瞟了一眼躲得远远的公孙杜宇。

“公孙将军还等着。”

忽找到了把柄,萧岚立马转了一个嫣然的笑意,向着李世默拱手拜道:

“殿下,王妃娘娘也等着呢?长公主这边的事就交由臣办,您看如何?”

李世默和薛莹去送公孙杜宇,就剩萧岚一个人留在廊下,站得离李若昭卫茂良远远的。

吵归吵,但萧岚有一点承认,李世默说得没错,就算他此刻死皮赖脸地跟上去,若昭也会说她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还能怎么样,对于她这个倔脾气,唯有尊重。

话题中的两个人转进了长廊的尽头,黑漆漆的一片,卫茂良放开他行军多年锻炼出的神识四处打量,可以确认周围没有人。

既然只剩两个人,卫茂良向着李若昭深深拜了下去。

“接下来说的话可能会有些冒昧,但大敌当前,宣王殿下定是希望我们勠力同心。有些话与其搁在心里胡乱猜忌,微臣想,还是说出来比较合适。长公主想必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见到卫茂良这般模样,李若昭就知道他要说些什么。她没有说话,夜色中一双清澈的眸子平静地看着那个模样谦恭,但话一点儿也不委婉的卫茂良。

“一年前,长姐横死敛芳宫,此事查了这么久,众说纷纭,至今没个结果。微臣思来想去,长姐去世后引发的承明宫变,宣王殿下得利最大。但是经过微臣与宣王殿下的深交,微臣信得过殿下的为人,又觉得这件事不像是襟怀坦荡的宣王殿下所为。后来才发现,微臣想掉了另外一个人。”

接下来的话卫茂良没有说完,他只是将拜下的身姿压得更低了些,微微挑眸看着那个在黑夜中坐在轮椅上至今丝毫未变容色的女子。

他已经把话说得足够明白了。

“宣王殿下不会,不等于他的……”

“手下”这个词放在长公主身上不妥,只是稍稍停顿片刻,他又重新接上。

“支持者不会。更何况长公主殿下的手腕,臣刚刚也见识过了,有操纵一切的能力,也有一心为了宣王殿下的动机。”

ぷ99.

李若昭靠在轮椅上,知道诸位都想清楚了其间机要,便也不藏着掖着,淡声开口道:

“更何况,宣王殿下作为主君,在诸位臣僚面前,不可,也不应该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立场。”

萧岚顿觉不对立马拔腿跟了上去,却被一只手拦在腰间。他顺着这只手往上看,不出意外也就看到了李世默也眼巴巴朝着李若昭卫茂良那边看着的脸。

他狠狠地瞪了李世默一眼。

又笑眯眯地向李世默拜了拜。

这一屋子里站着的五个人。李世默李若昭代表的是李唐皇室,卫茂良出身平阳卫氏,萧岚出身兰陵萧氏,公孙杜宇出身相对比较麻烦,据他所说,他祖上应该是军吏出身,为了攀附两汉之际占据巴蜀的公孙述才改姓的公孙,虽然公孙述是扶风公孙氏,但起家于近几十年的公孙枭并没有祭祖迁坟的习惯,更没有什么亲眷在关中。

无视近半数,甚至超过半数臣僚的意见,以主君的威权强制迫使某件事的实现,或许能达到目的,但对于本就势单力薄的李世默而言,使众臣离心,留下的隐患才是致命的。有效将君臣之间的矛盾转换为臣属之间政见的争端,既是分权制衡,又是兼采众长。

基本的统治术罢了。

“卫将军和公孙将军毕竟是手掌一方军政要务的节度使,过分参与到朝议之中会被那些文官诟病。更麻烦的是,一旦二位力主离开宣王殿下离开关中,他们甚至会怀疑二位有异心。二位如要参加这一场朝议,最好的莫过于在大局将定时,表明态度即可。所以,所有的话,还是由我来说更合适。”

“还请宣王殿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五个人的小议被萧岚一嘴强制结束。除却河朔与洛阳一事外,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要讨论的,接下来轮到李世默给卫茂良和公孙杜宇两个人分别找个住处。

但是卫茂良却回绝了宣王殿下的邀请,他向着自家主君拜了拜,整个人并不显得轻快,“还请殿下稍等,臣有些话要对长公主殿下说。”

“这件事交给我吧。”

一直远远靠在廊柱下摇着扇子,离话题的中心最远的萧岚突然开口道。他把自己从斜倚的姿势撑起来,摇着扇子悠哉悠哉地晃到停在围着地图边的几个人之间。

李世默收回目光斜眸觑了他一眼。

“你现在过去,她只会说与你说她自己能解决。尊重她的选择。”

他冲着李若昭眨眨一只眼。

“这件事我们私下谈吧。”

“这个问题首先要避免的是,朝臣对于宣王殿下放弃长安来回车轱辘的声讨,所以,宣王殿下最好在板上钉钉之前不发声。其次,是如何通过朝议的方式,把这个问题放在明面上辩驳清楚。既然诸位都认为去洛阳合适,那就有必要准备好基本的话术。”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