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短篇灵感》
短篇灵感

第24章 外向孤独症

生活中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带着一个面具。

“阳光,开朗,外向,自来熟,没心机,傻”

我知道人们喜欢这个标签,喜欢这样的“我”。

不代表我愿意,我会这么做。

大部分的时候,我向不同的人说同一个事情。

得到的反馈的截然相反的,有正能量有反感。

对于陌生人,我会热情的和她们聊天到她们厌烦。

我会无微不至的关心闺蜜,到她烦。

我会贴心的听他们说自己的烦恼,我知道他们想听到我说什么。

于是我就会说什么,但每次当我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露出来的时候,她们会觉得不可思议。

我只能当做玩笑一样敷衍过去,因为真实的我性格很恶劣。

但是我也害怕,我一旦露出了真实的自我。

他们会离我而去,我努力的表现出有价值的坚强的人设。

我没想到,我努力了三年的人设。

破碎在了兔兔手上,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灵魂伴侣,我大部分精神寄托都是来源于她。

但是我还是没有忍住,说出了一直以来我真实的想法。

我失败了,我让她看见了不完美的我。

我知道我应该带上面具和她像以前一样,但是我连拿起面具的力气都没有了。

她并没有离开我,而是接受了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她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我身旁的黑暗。

用“白月光”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了。

老哥在说让我告诉她,我的不开心。

我害怕了,我不敢。

兔兔能够接受我,但是我害怕她也会离开。

我选择的隐瞒,我觉得不能破坏了我在她那里最后的形象了。

人前我有多热情正能量,人后我就有多颓废负面。

我突然发现,和我爸一样。

我总是抱怨他在对待外人永远是开心笑容灿烂的,在我面前都是面无表情的。

可能我们是一样的吧,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外向孤独症”

外向孤独症患者在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并且在人面前总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样子,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印象。

但是,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丰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

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没用心关心他们。

外向孤独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

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越来越多有棱角、有性格的人在接触到社会后被磨的光滑椭圆。

有些长辈反复告诫孩子们,要学会看人做事,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使很多人在耳听目染的熏陶下慢慢地练就了一个本领。

那就是: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性格。

外向孤独症患者从小懂得很多道理。

有时候很神经,有时候很镇静,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悲观、伤心,但不易被别人发现。

并且这类患者性格多样化,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讲什么样的话,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交往对象。

患者有时候会笑的没心没肺,有时候却沉默寡言,许多要说给别人的话,最后只说给自己,不愿打扰别人,表面虽然开心,却常常口是心非。

因为要对身边的人负责,自己本来就负能量了更不能传染给她们,所以老是压抑自己。

我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

但是我会选择改变,我不会在像以前一样迎合别人压抑自己了。

我是故意的,只为了更好的观察测试他们。

他们的反应可以让我知道他们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更深层或者是否真心。

我如果说雨天,她们会觉得奇怪然后说晴天她们认为很好,我如果说的和她们不一样,她们就会挤兑我。

所以,我稍微长大了一点就开始了伪装。

我喜欢那个感觉,我会很自在。

你希望我怎么做?

我爸是从某种方面来说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经历太多了,所以考虑事情的方面比较功利。

有些时候,他会锲而不舍不厌其烦的说一件事情。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喜欢晴天,喜欢小雨天。

但是我善于伪装,每次有人问起“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

我总会回答到“当然是晴天啦!又可以出去玩,又有太阳。”

然后她们就会很认同,会笑。

最近我在自闭,我不愿意和现实中的人交流,不愿意出远门,出门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我会很难受,晚上出门就不一样。

黑暗给我一种独一无二的安全感,光明总让我觉得太刺眼了。

于是我说的话都不是我说的,而且她们爱听的并且愿意听到的。

我总能有效的安慰我的朋友,她们感觉紧张的时候,我总能鼓励她们。

小雨淅淅沥沥的声音就像美妙的音乐,动听。

乌云密布的时候,天空是明度很低的。

目的就是为了影响我,影响我的选择。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