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靠演戏演成神》
我靠演戏演成神

第3章 上门投稿

因为《明华报》本身就是靠着小说连载起家,这些年也一直佳作不断,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成为当下在文学报纸中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有了行业龙头这种光环,就使得那些追逐名利的文人作家们,纷纷都以将自己小说散文在《明华报》上刊载为荣。

这几天吴彦达对港岛的报业做了不少研究。

港岛人向来有看报的习惯,这也催生了港岛报业的繁荣。

如今港岛的报纸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小报刊足有几十家。

这也就使得《明华报》往往能以同级报纸中偏低的稿酬,

吸引到更多高质量的作者。

也正因如此,《明华报》虽然给的稿酬并不太高,但要质量过硬,成名速度却是最快也最受港岛文学界认可的。

而且《明华报》不但有着自己的出版社,

还和港岛的出名漫画集团、乃至几大电视台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无论是在后续的小说刊印发行,还是漫画、影视改编方面,都有着相对成熟的渠道,

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将小说的各方面价值变现。

而明华大厦,

就是明华报业的总部所在。

“胡大侠,到了。”

二十分钟后,计程车司机的声音传来,

闭目养神的吴彦达睁开双眼,

向窗外瞄了一眼,果然已经到了,当即掏钱下车。

司机也没说免个单什么的,笑嘻嘻就把钱收了,连个签名都没要就直接开车走人,

用实际行动再次验证了他其实就是个伪粉的事实。

吴彦达苦笑着摇了摇头,

跟后世那些让粉丝们如痴如狂,恨不能捧到天上的明星比起来,他这个明星当的是真没排面。

都是靠脸吃饭,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心里腹诽着的同时,迈步走进了明华大厦。

虽然通过邮箱投稿的方式更加便捷,但那需要等待的时间更长,远不如直接上门当面交流来的直接,

行就是行,不行就不行,当天就能知道结果,

毕竟对于现在的吴彦达来说,

不但时间就是金钱,甚至金钱还关乎小命,一点都马虎不得。

况且《明华报》文学副刊的约稿工作虽然名义上都是由明华报业的总编直接负责的,

但想想也知道作为文学报纸中的龙头,向《明华报》投稿的人简直不要太多,这么多的稿件不可能都由总编一个人来审稿,

估计也只有那些经过普通编辑筛选,觉得质量合格的稿件,才有可能真正送到总编的办公桌上。

吴彦达虽然对《天龙八部》的质量有着充分的信心,

可文学作品这种东西向来是各花入各眼,不是水平高就一定会得到欣赏的,

万一自己通过邮箱投稿,

却遇到某个不长眼的编辑有眼不识金镶玉,直接给丢进垃圾桶,那岂不冤枉?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等他打听着找到明华报社总编办公室,敲开办公室的门,一个意外的人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呦呵,这不是我们的吴大明星吗?”

刚一踏进总编办公室,还没等吴彦达说话呢,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就率先响了起来。

“凌震?”

看着坐在总编办公桌旁,油头粉面一副公子哥打扮的青年,

吴彦达的眉头顿时忍不住皱了起来。

他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里遇上这个讨厌的家伙。

凌震,

港岛著名编剧、作家凌匡的儿子。

因为有老子凌匡的光环加持,再加上他自己也卖过几个剧本,在报纸上写过一些谈不上多好,但也还过得去的文章,

出道才不到两年,就已经被冠上了港岛小才子的称号。

其实才子不才子的吴彦达倒不在乎,

关键是他和凌震不但相识,之前凌震给无限台的一部剧当跟组编剧的时候,两人还因为一些事起过冲突,

后来虽然被电视台高层安抚了下来,但双方心里却都一直留有心结,

说是相看两厌也不为过。

对方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对他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吴先生,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办公桌后的总编潘洪生这时候也认出了吴彦达的身份,

不过也没太在意。

如今这年月,文人,尤其是知名文人还是很受推崇的,

而且身为明华报这种港岛前三的龙头大报总编,同时兼具了知名文人和大公司高管的身份,

潘洪生无论身份地位都远在吴彦达这种小明星之上。

既有专门以时事新闻为主的《港岛日报》、《星屿日报》,娱乐八卦为主的《东升日报》,以小说连载而闻名全港的《明华报》,同样也有专门报道马经的《马坊日报》等等报刊。

将那些专门报道新闻、马经、狗经的不适合报刊通通筛除后,

不是因为《明华报》给的稿费更高,

事实上《明华报》是三家大报里稿酬最低的一家,甚至连一些中小报刊都比不上。

但总体来说却依然是强者恒强的局面。

因为关系到他的赚钱还债大计,

剩下还有十多份报纸,都专门有小说连载的副读刊,比例几乎占了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也不奇怪,

但真正对自己有自信的作者,

吴彦达当文抄公是为了赚钱还债,又不是为爱发电,所以那些销量不佳的报纸也都被他一一排除,

最后的合适备选就剩下三家,正是如今港岛报业的前三甲:《明华报》、《东升日报》和《星屿日报》。

吴彦达权衡一番之后,还是选择了《明华报》。

其他报刊自然有样学样,纷纷跟风,纷纷开设相关的副刊专栏。

只不过小说连载虽然对报纸的发行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前提是要有过硬的内容。

用后世的话来说,

就是能在《明华报》上刊载,有逼格。

又往往更倾向于向那些能够让自己名利双收的大报刊投稿,

因此在大家纷纷都引入小说连载这件销量法宝之后,虽然或多或少都促进了一些销量,

毕竟有《明华报》这种靠着小说连载而闻名全港,创刊之后只用了短短不到十年时间就力压一众老牌大报,成为港岛报业前三甲的成功先例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