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贞观谋主》
贞观谋主

第四十一章

“嗯……确是好计。”薛万彻点头称是。

“接下来,倭军果然如李如松所料,再次组织兵马想对唐军进行绞杀。唐军经过此前一胜,士气高昂,拼死抵御敌军的攻击,守得滴水不漏。眼见夕阳西斜,唐军主力四万人浩浩荡荡的杀奔平壤城而来。倭军见此,立刻命一军殿后,拖住唐军,自己则率主力想要退回城内。李如松当即命令一直在战阵正中养精蓄锐的骑兵再次突击,直扑城门。殿军知道自己被舍弃,本就士气低迷。被骑军一冲,当即丢盔弃甲,狼狈而逃。骑军攻至城门前,下马守住城门,大唐天兵则随后而来。倭军将领见大势已去,只能率领残余兵马出南门而逃。”十七一边琢磨一边说道。

其实以十七的历史水平,很多细节他并不清楚,但这不妨碍他临场发挥。

“百济王匹夫,罪该万死!”薛万彻愤恨的说道。

“唐军兵少,倭军一旦出城攻击,岂不危险了?”赵元海也忧虑的说道。

“元海兄所言不错。倭军见唐军兵少,当即大军出城,准备趁唐军立足未稳,打一个措手不及。”十七点头说道。

“元海兄此言差矣。此番虽然大胜,但先锋军却也疲惫不堪。况且我大军远征还未及休整,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如果仓促进军,士卒疲乏,战力将大为受损。”薛万彻摇头对赵元海说道。

赵元海与薛万彻的差距,从这里便能看得出来。赵元海所言虽然也符合兵法,但是却考虑不周,知彼却不知己。

“万彻兄说得对。而且我大唐军队还有另一个隐患,那便是军粮。大军远征,运粮不便,军中存粮只够三日供给。原本百济应当为唐军提供粮草军械,然而此时百济国土九成陷落,根本无力徵粮。数名负责徵粮的百济官员还因为徵粮不力,被李如松杖责。但这也毫无意义,即便打死他们也是于事无补。这时众人都建议等候国内粮草运达,但李如松却力排众议,决定攻打汉城附近的屯粮之地,龙山仓。”十七说道。

“正确的选择!《孙子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取粮于敌,正是最佳方法。”薛万彻赞叹道。

“几天之后,李如松派出三千人为先锋,自己领一千人为中军,另有一千人为后军,总计五千人,直接杀奔龙山仓。”十七说道。

“五千人?为何不多带些人马?”赵元海听到这里,不由得皱眉问道。

“攻击粮道,速度为先。一定要趁平壤失守的消息还没完全传开,敌军来不及做进一步防御部署的时候一鼓作气,才会有奇效。如果带大军出征,势必影响进军速度。”薛万彻解释道。

“万彻兄说的对,李如松也是这个看法。不止如此,李如松所率的一千中军,乃是随他征战多年的亲卫,身经百战,无不以一当十,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在进军途中,三千先锋当先遭遇道倭军一部数百人。经过短暂交战,倭军便落荒而逃。先锋立刻飞马急报,称倭军守备松懈,应加速行军。李如松得到这个消息,也立刻下令,急速进军。”十七继续说道。

“这会不会是敌军诱敌之计?”赵元海急忙问道。

“这并不是敌军的诱敌之计,但唐军却也因此遇到了麻烦。倭军这一部其实是援救平壤大军的前哨部队,在被击溃之后,倭军主力数千人便杀到了唐军面前。为首的倭军将领是被他们誉为‘西国无双’的立花宗茂,战力非常强悍。”十七解释道。

“梨花……鬃毛?这什么鬼名字。倭人就是倭人,岂能真正通晓我中华文化。”赵元海鄙视的说道。

“虽然如此,但是此人却不容小觑。在与唐军先锋交战之时,他也像之前的李如松一样,偷偷派出小股部队袭击唐军侧翼,一时间唐军侧翼岌岌可危。幸亏李如松中军及时到达、加入战斗,才解了侧翼之围。这时双方军队数量相当,战况一时陷入焦灼。但是唐军却有着一处优势,便是弓弩射程与杀伤力要远高于倭军。在双方交战时,唐军偏将以强弓射向敌军一员猛将,正中咽喉。”十七详细说道。

“哈哈……我大唐军队果非倭军可比。如果此时唐军主力在此,想来倭军早就被击溃了。”薛万彻满意的点头说道。

“虽然战斗中,唐军开始占据优势。可是很快,敌军五千援军便赶到了战场。又过了不久,更是增兵到了三万。一时间,唐军陷入万急之中。”十七语气凝重的说道。

“三万?那岂不是唐军六倍?”赵元海一听吓了一跳。

“何不趁敌军未出,先留一军殿后,主力缓缓而撤?”赵元海想了想说道。

“元海兄,唐军已至城下,如何能仓促撤军。一旦撤军途中被倭军趁势掩杀,大军危矣!若只留一军殿后,即便主力侥幸脱身,殿军也必然全军覆没。届时军心不稳,轻则战意丧失,重则容易引起哗变啊。”薛万彻摇了摇头对赵元海说道。

“是啊,错过此等良机,着实可惜!”赵元海也惋惜的说道。

“嗯,当时参将也与二位有相同疑问。不过指挥的李如松对其说道:‘我军皆为步卒,数量又少,势必难以对敌军造成多大伤亡。一旦敌军全部撤入城中,我军再想攻城,势必损伤惨重。如果此刻我军不对其追击,任由敌军收拢溃卒,敌军虽然折了一阵,但毕竟军力尚在,必然难以咽下这口气,想将我等杀之而后快。如此一来,只要我们能拖住敌军,待援军到来,共同掩杀入城,平壤唾手可得。’”十七对二人解释道。

“都不是。这五百骑兵突出重围之后,利用机动优势,反而绕到了右翼敌军后方的高坡上。而后借着坡势疾冲而下,直插右翼敌军后方。正所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马谡求而未得的战法,被唐军精锐骑兵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一个突击,很快就将倭军战阵杀了个对穿。趁着倭军混乱之时,李如松指挥中军机动部队数百人与骑军两面夹击,把倭军打的四散奔逃,右翼之围立解。”十七语气兴奋的说道。

第四十一章

“万彻兄所说不错。”十七对薛万彻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领军唐将李如松也有此忧虑,所以并未指挥军队后撤,反而全军立刻摆出防御阵势,固守待援。”

“倭军如何应对?”赵元海问道。

“话虽如此,但唐军此时还有一处隐患。由于此时大唐正在与西突厥交战,唐军精锐大部都在西域,北线战场投入的皆为各地守军,甚至是训练不足的新兵,战斗力并不强。面对汹涌而来的倭军,右翼很快便有些吃力了。这时军中参将建议,调集中军部分人手去加强右翼防御。可李如松却并未听从这个建议,而是趁倭军尚未完全合围,派出五百精锐骑兵突围而出。”十七继续讲述道。

“彩!”薛万彻和赵元海齐声称赞道。

“趁着倭军收拢溃兵、重整阵型的机会,李如松重新布置防御,同时救治伤员,准备迎接下一轮的进攻。”十七继续说道。

“怎的错过如此大好时机!”薛万彻一紧张,直接站起身来大声说道:“此时倭军阵型散乱,军无战心,为何不趁势掩杀,彻底将之击溃。”

“倭军如此决定,倒也未必不是一个机会。两军交战之势岂能骤解,如果唐军能守到援军到来,便可一鼓作气攻入平壤城内。到时唐军便可以避免强攻要塞所造成的的巨大损失。”赵元海想了想说道。

“嗯,元海兄所言有理。”薛万彻点头说道。

“痛快!如此大胜,让人如饮美酒,不觉陶醉啊!哈哈……”薛万彻大笑着说道。

“子瑜兄,接下来如何了?借此大胜,我大唐军队正应该乘胜进军,攻击汉城才是啊!”赵元海急忙说道。

“派出骑军?是要求援?”赵元海愣了一下说道。

“求援哪里需要如此多精锐骑军,派出哨骑足矣。莫非……是要强袭敌方中军?”薛万彻想了想说道。

“唐军反应迅速,在倭军完全出城前便摆好了防御阵势,倭军将领之间对此也各执一词。有人主张立刻进攻,虽然已经丧失了进攻的最佳时机,但毕竟唐军人少,大军合围足以吃掉这只孤军。也有人主张回城,依仗平壤的城高墙厚,足以守得固若金汤。倭军主将经过短暂抉择,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十七缓缓说道。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