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仙子在左妖女在右》
仙子在左妖女在右

第69章藏书楼

“对。只是要麻烦苏姑娘多跑跑腿,打听打听坊间的书籍买卖是否自由。”

“行。”

……

“没想到这些个腐朽秀才们也有杀手组织,看来你们人类内部并不是铁桶一片啊。”

言辞当中,多了几分讥讽之意。

徐长青微微摇头,今日之事令他有些措手不及,让他意识到必须得事先做好完全的准备。

“你们是不知道啊?昨天那小子公然顶撞洞主,洞主要他作诗,结果这小子张口就来,不假思索道出了这首千古绝句。”胡晓正对几位师兄绘声绘色的讲着。

徐长青忽然走过来,问道:“见过师兄,请问讲堂讲学可有规划课业?”

胡晓瞥了一眼徐长青,发现是个普通弟子后,便很不耐烦的说:“去找你们新生的管事直学问,他那里有课业安排。”

“好的,多谢这位师兄。”

徐长青没有在意此人的态度,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张雪笠的声音。

“徐大哥,徐大哥。”

徐长青转过身,张雪笠愣了下问:“徐大哥,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原本玉树临风的徐长青,此刻脸上黝黑,衣袍也有些杂乱,活脱脱像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不过和徐长青相处了这么久,张雪笠一眼就认出来了,自认为没有看错。

“咳咳,这里人多眼杂,我们去别处说。”

徐长青将少年立即拉走。

而刚刚对其态度很差的胡晓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等等!

那个少年他好像在讲堂内见过,与徐长青是一起的。

当时在徐长青溜走后,有很多人都围在少年身边,他当时远远看了好几眼。

这么说来。

刚刚那个面色黝黑的年轻人其实就是徐长青。

想到这儿,胡晓脸色立刻一变,对旁边的几位师兄告罪一声,就连忙朝着徐长青他们离开的方向追去。

可这时哪里还有两人的踪影?

……

“徐大哥,我们每天有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去讲堂,这是课业时间。夫子平常不会查人,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会有小考,考校我们学得的成果。”

张雪笠将一张纸递给徐长青,纸上写着每天讲堂的时间以及夫子等人的姓名。

“就这些?还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东西?”徐长青问。

一天只有一个半时辰学习,和他所想的不大一样。

“听那些师兄说,我们书院的宗旨是自学,除了山顶,其余地方都有许多师兄留下感悟文韵,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平时都是在与山水交融学习,此外还有很多师兄都去藏书楼抄书。”

徐长青恍然,就说这白鹭书院永远能在路上看到人,这种模式和前世的大学十分相似。

不过说起这藏书楼,徐长青得去抽时间看看。

徐长青选择与少年分开,最近跟在他身边很不安全。

早晨的讲堂人满为患,很多都是新面孔,夫子的等级不高,一般由进士担任,有些还是他们的师兄,看起来还比较年轻。

只是今早的讲堂内是一个老人在讲,最开始是从基础的学识讲起,众人能够听懂。

讲着讲着,一些人渐渐云里雾里,有些听不懂了。剩下的人听起来也很吃力。

徐长青也是其中的一员,按照他的理解,夫子是从本质往全面剖析,在这个过程中,夫子大量引经据典,那些典籍徐长青根本是闻所未闻的。

理解起意思来自然要麻烦许多。

一个半时辰后。

徐长青离开讲堂,去了藏书楼,路上,山野间的晨光,树林,溪流哗哗,随处可见的书生,有的闭着眼睛沉思,有的状若疯癫,还有的脱了衣服……咳,那里是澡堂子,有人忘了关门。

走到藏书楼下,才能体会到整座藏书楼之大,抬头仰望,根本一眼看不到顶。

拿出身份令牌,徐长青顺利进入藏书楼,内部的空间之大,藏书之多,令年轻道人非常震撼。

底层的书大体都是杂书,很多收集的是民俗故事,说书人的坊间英雄事迹。还有一些禁书,都能在这里找到。

海纳百川。

向上再走一层,这一类也是杂书,不过当中有许多对徐长青有用的信息。

比如说地方县志,天下划分,地理洲解,又有男女间的情爱故事,降妖除魔,高人的自传……

这里就属于硬知识范畴了,徐长青如今缺的就是这些知识。

他当即在藏书楼里恶补起学识来,直到日落,这才心满意足的出来。

此趟不虚此行,不仅搞清楚了儒修的修炼等级体系,而且也明白了自己道路的方向。

秀才通过府试考核后,一般会在年底去文昌塔那儿获得文运。

几乎每年会有一大波的秀才出现。

至于真正的考试,就会显得要正规许多。

三年一次院试,四年一次会试。

明年刚好是院试。

他脑海中存着前世最精华的那一部分文章,可能对他来说很普通寻常的话,放到这个世界都能算作精粹。

“不说这个了,符篆的事,有没有去拍卖行问?”

“那好,明天你再去问问,这本书能不能拓印很多份?我们可以考虑试着卖书。”

“卖书?”

就这么折价卖了,徐长青绝对会亏很多。

徐长青将事情大概说了下,苏绥绥眉毛微微一挑道:

苏绥绥点点头道:“洛城内的商行,我都已经问过了。”

徐长青精神一震,“怎么说?”

苏绥绥耸耸肩,“绥绥也没有想到,拍卖行的人说,和你的符纸功效类似的有很多,都是白鹭书院捣鼓出来的东西,一般只卖二三十两银子。”

现在看来只能动动脑筋想其他的办法。

“对了,绥绥姑娘,那本《西游记》你看完没有?”

“快了。”

“这么低?”

徐长青怔了半天,有些不敢相信的说。

第二天一大早,易容后的徐长青进入书院。

路上,很多书生们都在谈论徐长青昨天一诗成名的事。

“这样啊。”徐长青摇头道:“那还是不卖的好。”

五十两银子,远远没有达到他的心理预期,再说了,这些符篆的成本也很贵。

“出价最多可以给到五十两银子。”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