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种田文之灵泉在手》
种田文之灵泉在手

第五十四章 各就各位

看来是个平日里只知道花钱,对钱财收入心中没谱的大少爷。

不过,柳燕也给他开了工资,一个月二两包吃,把他高兴的直乐。

他现在和柳成美住在五叔家里,但都是吃完晚饭后才回去。

柳燕早上忙着播种浇水,下午读书习字。

蒋大郎忙着农活之余,还要跟着蒋为学驾马车。

刘启回家跟着账房先生学习做账,差点把柳成美的下巴惊掉了。

幸好顾伯旧房子有口井,柳燕就把育种的地点放在这,很是方便和隐秘。

柳燕还在屋檐处给小爷搭了个窝,这样小爷白天飞累了就歇在那里,一有人来就会扑腾翅膀提醒柳燕。

柳燕实验过,她用稀释一半的灵泉水泡过的叶子菜种子,大概可以收割三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也就是说,每隔30天她要育种一次让村民重新播种。

而萝卜土豆地瓜这些,大概一个多月就能收获。种子属于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她也是一个多月要育种一次。

因为这些人多出的菜柳燕会收,所以柳燕拜托柳成林到县城里去谈生意,目标客户就是除了一品鲜的二级酒楼和饭馆。

柳成林:“你说什么,你要把这些菜卖给他们?”

柳燕:“这些菜的口感会比神仙菜差一些,但比普通的也会好非常多,应该也会很受这些餐馆欢迎。”

柳成林:“那你先给我一些,我拿去试试看。”

柳燕:“好,叶子菜,我收购的价格是20文一筐,售价是80文一筐。至于萝卜土豆什么的,到时候再说。”

柳成林:“好,没问题”

柳燕:“这些菜里,三成的利润归您。一成的利润归村长,他负责管这些村民。”

柳成林:“那不行,这买卖可是长期的,而我只是出一份力而已。”

柳燕:“这后期还有扩大、维护呢?出现什么问题您还要管吧。”

柳成林低头想了想:“那还是太多了,两成吧。三伯也不跟你客气了。”

“好”柳燕点点头

这些算起来毛利润一个月270两左右,两成也有50几两。

而且后期还会再扩大,总之大家以后都不会缺钱。

第二天,柳成林就出发了,他先将县里大大小小的酒楼走了一遍。

县里的中等酒楼大概有二十多家,但因为价格较贵,只有五家对这菜有兴趣并下了订。

刚开始每天只要三筐,后来加到了十来筐,但随后又降到五六筐。

这里头不是因为菜不受欢迎了,而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酒楼来订购了。

因为不买,没这种菜卖,客人都不上门了,跑其他家去了。

不过进价高,卖的也贵。因为市面上没有,只能到店里吃,总体客人也多了,大家都挣钱。

柳燕把蒋大郎提为队长,专门负责送货、教人驾车这一块。

现在每天大概要送200筐的菜,蒋大郎的车队已经有8辆马车了。

马都是萧泽安提供的,虽然比市面上要贵一些,但威风凛凛皮毛顺滑,就像战马一样,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车架都是在村里的叶伯那定的,10两一架,把叶伯开心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忙完了育种,柳燕就要开始研究草药了。

她和顾伯讨论了很久,还是没什么头绪。

这天,柳燕在厨房里煮早餐。她今天准备做葱花蛋,素三丝。

把油倒进锅里时,柳燕突然想起,油不就能保湿吗?可是加猪油不是太奇怪了点。

“喂,你发什么愣呢?”蒋为看着冒黑烟的油锅,赶紧把柳燕拉到一旁。

然后看到锅起火了,迅速把水往里一泼。

柳燕:“......”

猪队友啊!

看着两个被熏成猪头的人,萧泽安握拳抵住嘴唇,脸都憋成猪肝色。

柳燕看他憋的难受,大方的说:“你想笑就笑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

柳燕:“......”

蒋为扶额,公子,你不要笑的这么厉害,要记得保持形象啊!

——

食用猪油不行,那化妆品里的保湿成分行不行?也不知道这年头,这里的女人是怎么保养的。

柳燕看着坐在对面泡茶的萧泽安,问道:“你对女孩子的化妆品有研究吗?”

萧泽安不解:“化妆品?”

柳燕皱了皱眉头,想了半天才想起古代的称呼:“就是胭脂水粉什么的。”

萧泽安清了下嗓子,摇了摇头:“完全没研究。”

“这个你得问你二姑啊!她天天都搽脂抹粉。”刘启从后面冒了出来,坐在柳燕右边的椅子上。

柳燕才不想去问:“那你不知道吗?平时烟花柳巷没少去吧?啊”

话音刚落,头上就挨了顾伯一下爆炒栗子:“小菇凉家家的,连烟花柳巷都知道啊你?”

顾伯说完,一屁股坐在柳燕的左手边。

柳燕左看看,右看看

这两人,整日里神出鬼没的,她的心脏都快罢工了。

柳燕:“这不是,我这不是听姑丈说的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刘启急忙辩白。

柳燕咬牙切齿,暗含警告:“你-没-说过吗?”

“我-说-过”吗?刘启好委屈。

萧泽安同情的也帮他倒了一杯茶。

哎,柳燕叹气,果然古代什么描眉画眼,在这几个不懂风情的男人面前是不存在的。

她还是老老实实去找柳成美吧!

这期间,柳燕还花了将近两百两把柳大壮家余下的田地也给买了,并且说服管事把柳大壮放了出来。

十天后,秋收到了,金黄色的稻子一排排的倒下,然后被运到晒谷场晒干脱谷。

嫉妒没有,羡慕更没有。

要知道这收入,都抵得上县城里的大户了。

蒋大郎这家伙学习能力还挺强,不仅学会驾车,连马也骑的溜溜的,连蒋为也大感惊奇。

接下去的十天,大家都很忙。

柳燕家也请了四位村民,忙了整整五六天才把她们家十亩上品良田和十五亩中品良田的稻子都搞定。

这次总共收了4000多斤的大米。卖了一半给杨掌柜,剩下的都收在顾伯家的仓库里,作为她们一家的口粮。

怪不得白二娘失去了地和房子后,居然瘦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有一回柳燕去看他们学骑马,他居然还会抓着缰绳站在马背上,像表演杂技似的,看的柳燕直鼓掌。

刘启也回来记账了。柳燕看过他的账本,还记得有模有样。

令柳燕惊奇的是,刘启知道她们每个月单卖菜都会收入200多两时,都不感到惊讶。

但据说已经不错了。

可是柳燕算了算,一斤米才8文钱,4000斤也就32两,蒋大郎家减半也就16两,哪里算不错?

柳燕也在忙,她的育种事业也有了起色。经过村长的宣传,有十几家的村民愿意请柳燕帮他们育种。

这样加上村长家,大伯三伯还有蒋大郎家,就有二十家左右。

要知道那些算算也要300多两,相当于十年的收入了,可能是两代人的累积了。

秋收过后,蒋大郎和柳州也开始送菜生涯了。

蒋大郎家因为只有十几亩地,所以只收了2000来斤。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