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一百六十章 兵仙韩信,有何耀眼的战绩

“失算啊,真是失算。”

“想当初,我只是觉得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仅此而以,可没想到啊!”

“说起来,还是我的眼光太过短浅,若是我能像刘邦那样重用韩信,那……”

当然厉害。

在楚汉战争中,本来结果究竟是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是,韩信就是那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韩信以前在项营中是什么名声?

除了他项羽看得起之外,还有谁看得起?

项营中大多人都觉得韩信是个只会空口说大话,不能干实事的人。

结果呢?

现实狠狠的打了他们一巴掌。

“命运啊,这是命运。”

“我项羽之所以会败,时也,命也。”

项羽摇头叹息。

他错了吗?

他没错。

那为啥他不能成功。

他也不知道。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选择吧。

一时间,项羽像是老了几岁。

这种被剧透的感觉,好像……还挺难受的。

…………

“韩信?他在后世的称号是兵仙?后人竟然如此捧他?”

吕雉看到这里,心里有些不好受。

毕竟韩信是她出谋划策弄死的。

若是被韩信得知,他会有什么感想。

他会造反吗?

“不……他不敢。”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这片天下,未来终究是大王的天下,韩信再厉害,也不过是一名武官罢了。”

“他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若是他敢谋反,他必死无葬身之地,再说了,就算他不谋反,也不能让他活着!”

…………

苍穹之上的视频在继续播放。

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兵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谋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的的一次次的胜利而建立的大汉王朝。

他的用兵之神,他的用兵之道,在整个华夏军事界中,也是很难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没有韩信,刘邦得不了天下。

这句话夸张吗?一点都不夸张。

可以说,韩信是刘邦夺得天下的那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

刘邦给了韩信展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韩信则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如果韩信不值得重视,那么张良就不会建议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既然韩信被称之为兵仙。

首先,我们来看看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义。

暴秦被灭后,楚汉相争。

一次,韩信将一千多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

当大军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

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他命令士兵三人一排,结果多出两名。

接着命令士兵五人一排,结果多出三名。

他又命令士兵七人一排,结果又多出两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道:我军有一千多名勇士,敌人仅仅不足五百。

我们居高临下,占据有利位置,并且我们人多,以众击寡,一定可以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么被韩信一鼓舞,就更相信韩信了。

在韩信的鼓舞下,汉军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

汉军步步进逼,不畏生死,而楚军被汉军的气势所吓倒,顿时乱作一团。

双方交战不久,由于气势上的巨大差距,楚军大败而逃。

韩信神在哪里?

他带领一千多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三人一排,多出两人,站五人一排,多出三人,站七人一排,多出两人。

在战场这种非常混乱的情况下,韩信的头脑还能保持的这么清楚,并且可以马上说出军队所剩的准确的人数,就这个冷静度,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这就是著名的韩信点兵。

明代著名藏书家、散文家茅坤在其文章中将司马迁、李白、屈原、刘伶、韩信分别称作“文仙”“诗仙”“辞赋仙”“酒仙”“兵仙”。

观其前后文可知,茅坤用一“仙”字来概括某一领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茅坤认为,虽然韩信所著兵法失传,但其战绩却见与史料,其战绩“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故而可称其为“兵仙”。

“兵仙”之名、“古兵家之最”都是茅坤的一家之言,而非世所公认的论断,我们姑且听之。

但韩信在军事上的能力,确乎非同寻常,为了避免关公战秦琼的坏处,我们不纵向对比韩信与白起、李世民等名将的能力,只横向对比韩信与同时代的刘邦、项羽、陈馀、龙且等名将的能力,便知韩信厉不厉害了。

其一,韩信对项羽的战绩,一战即胜。

汉五年,汉王刘邦率众将将霸王项羽围困垓下。

当时,刘邦及诸侯王的兵力数倍于项羽,但仅韩信率军挡在项羽军的正面,柴将军等人率少量兵马在项羽军的两翼,刘邦及刘邦所率的汉军主力全在项羽军的背后。

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刘邦有意为之,而是项羽意欲东归,刘邦在项羽军背后追着打,韩信等人奉旨从四面八方赶来,最终对项羽实现了包围,项羽若想东归,只能与正前面的韩信军硬碰硬。

在硬碰硬的战场上,项羽就没怕过谁。

当年在巨鹿,项羽就是靠硬碰硬把秦将王离所率领的秦军全部歼灭的。

当年攻伐齐国,项羽就是靠硬碰硬逼死了齐王田荣。

当年在彭城,项羽就是靠硬碰硬驱赶追杀了“偷塔”成功的汉王刘邦。

垓下之战前,只有汉王刘邦和梁王彭越让项羽头疼不已,因为只有这两个人不愿意跟项羽硬碰硬。

要么如刘邦那样龟缩起来跟项羽拼消耗,要么如彭越那样居无定所地跟项羽打游击。

也就是说,刘邦和彭越只有让项羽打不赢的办法,但没有能打败项羽的办法。

既生瑜何生亮,天生项羽,又生韩信。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就是项羽的克星。

项羽用硬碰硬的办法向韩信出击,韩信先是佯装失败,项羽便直接掩杀过去,柴将军等伏在项羽军两翼的军队便猛得向项羽开打,项羽不是对手,又想龟缩回去,韩信便掉过头来追杀项羽,项羽最终兵败垓下。

只用一战,韩信就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一点都不在项羽之下。

项羽可以在王离、章邯、刘邦那里翻盘,却无法在韩信这里完成翻盘。

其二,韩信对龙且,也是一战即胜。

龙且,是项羽的大司马。

楚国的大司马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太尉,是楚国的最高武官。

能做到大司马位置的,既得有能力,还得有威望、有资历,同时还得跟项羽关系较为密切。

所以说,龙且能做到大司马这个位置上,说明他是有能力的。

项梁还活着的时候,当时的龙且已经是司马了。

能在项梁时代一直坚挺到项羽末期,可见其军事能力当是非常强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能人,在一场被寄予厚望的战争中,竟然被韩信轻而易举地击败,最终身死疆场。

汉四年,韩信不顾汉使郦食其和齐国达成的联盟,擅自发兵偷袭已经向汉称臣的齐国。

齐军不敌韩信,齐王烹杀了郦食其,随即开始逃亡、求助之路,齐国求到项羽那里,项羽派大司马龙且率军驰援齐国。

龙且所率的兵马数量不详,号称二十万,而韩信当时尚未荡平齐国,齐国暗潮汹涌,刘邦给韩信派去了援军

但因为刘邦还要顶着项羽的攻击,所以派给韩信的援军也不多,形势对韩信十分不利。

所以龙且很狂妄地说“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龙且会为自己所说的大话付出代价,这话也不假。

龙且话音未落,便跳入韩信为他布好的口袋。

韩信率军渡河,主动迎击龙且,渡河后与龙且战,不利,退却,龙且追,追至半渡,河水暴涨,被困于河中,韩信乘势出击,龙且完败。

为什么河水在龙且渡河的时候暴涨呢?

因为韩信事先在河的上游埋伏了沙袋,将一部分河水拦腰截住,之后算好了时间,待到龙且的部队渡河,上游埋伏士兵再弄走沙袋,被拦住的河水一泻而来,就有了河水暴涨。

韩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控制河水的涨跌,用河水来帮自己对付敌军。

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对付敌人,这样的操作,确实有点像神仙的所作所为。

这一战,使项羽丧失了凭一己之力和刘邦争天下的雄心壮志。

战后,项羽主动派使者去见韩信,请求曾给自己做过执撠郎的韩信站在自己这一边,和自己一样称孤道寡。

其三,韩信对战陈馀,一战而灭一国。

陈馀,是张耳的学生加好友,曾是张耳的刎颈之交,其能力远在张耳之上。

而张耳,是刘邦的亲家,刘邦的大女儿鲁元公主就嫁给了张耳的嫡子张敖,早在项羽分裂天下时,刘邦被项羽封在巴蜀时,张耳就被项羽封在了赵地。

再往前数,张耳和陈馀早在陈胜至陈地时便主动投靠了陈胜,并一度被陈胜重用。

后来,陈馀请兵,意欲前去平定赵地,陈胜不许,但也让张耳陈馀随他任命的北定赵地的将领武臣一道北上,武臣到赵地,张耳、陈馀便拥立武臣为赵王,陈馀被武臣拜为大将军。

陈馀能成为大将军,而张耳只能做两个丞相中的一个,这一事实已经说明,在打仗这件事上,陈馀的能力远在张耳之上。

后来,巨鹿之战,张耳被困在巨鹿,陈馀拥兵数万,不愿以数万将士的生命和张耳同归于尽,为张耳所恨,项羽救了巨鹿后,张耳夺了陈馀兵权,陈馀也因此没去咸阳,最终也就没能像张耳一样被项羽封王,张耳由此恨上张耳,张耳回到赵地,陈馀起兵驱逐了张耳并迎回了原赵王歇,至此,陈馀独揽赵国大权。

汉王刘邦经历了彭城之败后,决定对项羽采取消耗战对其他诸侯采取歼灭战。

韩信和投靠到刘邦麾下的张耳被派去攻伐赵国,因为刘邦当时兵力也有限同时还要扛着项羽的猛攻,所以刘邦能分给韩信的兵马只有几万,韩信率几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并和刘邦所派出的其他队伍配合,一战灭了赵国,这便和是华夏军事史上有名的背水一战。

当时,陈馀拥兵二十万,按照《孙子兵法》上所讲,陈馀这么多兵力,完全可以跟韩信硬碰硬并最终取胜。

这个道理,熟读《孙子兵法》的韩信当然也是懂的,所以韩信利用《孙子兵法》上极其抽象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与“驱市人而战之”搞出了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的具体操作是,表面上违背《孙子兵法》中“右背山陵,前左水泽”的原理,将自己的队伍置于死地,同时埋伏一队轻骑兵,趁着陈馀倾巢而出的时候插进陈馀的军营,换下陈馀的旗帜,最终使陈馀的士兵在战不利的情况下陷入绝望。

和项羽搞出的“破釜沉舟”相比,背水一战更具主观能动性和无比精巧的算计,如果说破釜沉舟是在撞大运,背水一战就是大数据运算,成功率近乎百分百。

能创造性地搞出背水一战的韩信,不够神吗?称不上仙吗?

如果把韩信和其同时代的名将对比,有过对战的。

如项羽、龙且、陈馀等人,韩信都是胜利的。

没有过对战的,如刘邦、彭越、英布等,刘邦本人是亲自当陈平承认过他不如韩信的,而英布也曾当着属下亲口承认他是害怕刘邦、韩信、彭越的,至于彭越,其能力也不如刘邦,而刘邦又不如韩信,彭越当然也不如韩信了。

韩信比同时代所有名将都厉害,这就是韩信的厉害之处。

他之所以能被称之为兵仙,是有理由的。

绝不是凭空臆造的。

韩信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一举平定了魏国,而后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

之后,韩信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

“什么?原来我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韩信?”

由于韩信太过厉害,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厉害吗?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韩信是华夏军事思想史上“谋战”派代表人物。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项羽苦笑。

没想到,实属没想到。

韩信也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

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