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保障,名帅王翦

而卫青会的某些东西,霍去病还来不及学。

毕竟霍去病太年轻。

霍去病这种天才,是敢于冒最大的险,夺最大的战果。

“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他们都是朕的大汉的瑰宝,朕的大汉不能离开他们两任何一个人。”

“他们对于朕的意义,对于大汉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朕很自豪,朕的手中能有这样两名虎将!”

因此,汉武帝把他视作卫青之后,大汉全面反击匈奴的希望。

汉武帝看到了霍去病的特点,也看到了霍去病的个人能力。

所以给霍去病的战马士兵全部都是顶配,战场是最适合他驰骋的广袤草原,他也不用像卫青一样花时间从社会底层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这一点上,霍去病的起点是比卫青高了太多太多的。

一方面卫青愿意谦让军功,乐意见到自己这个外甥展露锋芒。

另一方面霍去病本人的能力出类拔萃,给卫青长脸,各方面有利条件刚好在最合适的时间汇聚到了一个最恰当的人身上,促成了霍去病的不世之功。

霍去病就像一个上天派来的战神,因为只给了他二十多年的时间,所以再不忍为他添设阻碍,一切前提条件水到渠成,只为了他能够全力的发挥。www.smrhm.com 幻想小说网

而卫青这种的统帅,放在华夏古代任何时期,都可以算是第一档的名将。

放在战国时期,他就是白起王翦一类强大的统帅。

放在楚汉,他就是兵仙韩信这等级别的人才。

放在唐朝,他就是大唐军神李靖一般的强者。

放在元末明初,他就等于同徐达常遇春。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卫青除了军事成就和霍去病并驾齐驱,还有极其清醒的政治头脑。

古代能得善终的名将屈指可数,所谓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强大如杀神白起、兵仙韩信,最终都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而卫青在汉武帝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手下,官至大将军、大司马。

而且娶了汉武帝的姐姐,自己曾经的主母平阳公主为妻,可谓权倾朝野。

这样的人在华夏历史上,要么直接篡权、改朝换代,要么被皇帝忌惮,落得个凄惨下场。

而卫青就不一样。

他既获得了全军的拥戴,又得到了武帝绝对的信任。

即使是记述武帝一朝明显偏私的太史公笔下,卫青也没有坐实一点黑料。

这种军事才能出众、智商情商非常之高同时还品行端正的人,千年难遇。

以霍骠骑飞扬桀骜的性格,若不是有舅舅的庇佑,想来多半也会触怒武帝,遇到各种阻挠。

后世普通人心中霍去病的存在感可能更高一点。

毕竟霍去病完成了封狼居胥这种传奇的标志性成就。

另外霍去病年少成名和英年早逝确实太具传奇色彩,太令人惋惜了。

卫青奴隶出身,娶了自己曾经的主母平阳公主,从放羊娃一路干到汉帝国三军主帅,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卫青的传奇色彩不逊于霍骠骑,无奈为人过于谦虚低调,加上外戚的身份,使得他身上多少笼罩了一层阴霾。

卫青和霍去病这一对舅甥成功的。

他们两人都是非常优秀的。

所以,对于卫青和霍去病的评价,不应该有偏向于哪一方的情况。

很多人眼里,霍去病是天之骄子,战争奇才,卫青就好像不过是个军事统帅。

虽然卫青也强,但好像没有什么闪光点一样。

但这是因为年轻人的心态,年少轻狂,尤其喜欢霍去病这种龙傲天式的人物。

如同看《三国演义》一样,好多人就喜欢曹操“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霸气。

把刘备的隐忍忠义看作是假仁假义,贬的一文不值。

这种看法是很偏颇的。

年轻人都喜欢霍去病的张扬不羁和个性十足。

而上了年纪的人,往往都佩服卫青的处世之道。

但不管怎么说,两人都是华夏军事历史上闪闪发光的明珠。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遮挡住他们的光芒。

…………

“说的不错。”

“对于卫青和霍去病,咱的看法是不分高低。”

“他们两人的成就都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在大汉,还是在华夏,他们的才能都是非常顶尖的。”

“卫青这个人,咱很欣赏他。”

“虽然卫青后来之所以能够发迹是和自己的姐姐卫子夫有关,因为卫子夫被汉武帝看重了,很多人卫青凭借着自己的姐姐平步青云,但是不过卫青并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而是有真才实学的。”

“他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上大汉的顶尖殿堂,是有原因的。”

“霍去病是大汉锋利的尖刀,而卫青就是大汉那一堵无法突破的城墙。”

“有卫青这样的人才兜底,汉武帝怎么能不心安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作为武皇帝。

他非常明白霍去病和卫青各自的特点。

一个擅长闪电战,一个擅长稳重战。

你要说谁比谁强?

这真是无法比较。

…………

鉴于卫青的表现,以及他的战绩。

他是配得上华夏十大名帅这个榜单的。

现在赐下卫青的奖励。

返青丹一枚。

替身符一枚。

寿元丹一颗。

接下来,将揭晓下一位名帅,敬请期待。

…………

“卫青还真是一位传奇的人物。”

“是啊,从奴隶出身,都能如此传奇,我们这些人,好歹还有些家底,为何干不出一番事业来?”

“我们?没那个天赋。”

“也对,卫青的军事天赋可不是盖的啊,我们拿什么比。”

“也不知道接下来登场的会是谁。”

“谁知道呢,反正不是咱们。”

…………

在众人的讨论下,投影一阵变动。

而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厮杀声响彻大地。

天空出现了一片战场。

大地之上一片狼藉。

到处都是尸体。

战场之上鱼龙混杂,各方势力混战在一起。

战况之激烈,无法用言语形容。

而后,又是一首熟悉的出场诗:

少李轻兵去不回,荆人胜气鼓如雷。

将军料敌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驾来。

盘点华夏十大名帅。

上榜人物——王翦。

所属朝代——大秦。

…………

“王翦?”

“终于来了!”

始皇帝嬴政的表情略微高兴。

毕竟轮到自己的手下上榜,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

“王翦为我大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战功,应该公开于世。”

“他的名字,也应该响彻大地。”

…………

提到王翦,就不得不提到他生存的大环境。

战国到天下统一。

这是一个无比混乱的时期。

也是非常艰难的时期。

春秋战国,是华夏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公元前七百八十一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国人怨声四起。

周幽王三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发,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周幽王废皇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最终被杀死。

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西周覆亡。

春秋初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竟有一百七十多个。

主要的国家有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实力,自然就会爆发很多的冲突。

可想当时有多乱。

到了春秋后期,很多小国被灭掉,几个大国逐渐崛起。

晋国本来就地盘大,吞并了周天子附近的小国,顺便把周天子也纳入势力范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最早的霸主。

秦国闷声发财,打败了西戎,巩固疆域后也吞并了一些小国。

齐国对山东境内的小国进行了整合,然后一直和鲁国较劲儿。

楚国默默将周边姬姓小国全部灭掉,成为了南方的超级大国。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

经过春秋时期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

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战国初期,晋国的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三家分晋。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有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也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想要天下统一,结束这番混乱的局面。

而天下统一,就必须先要灭掉六国。

有了这种期待,也就有了王翦表现自己的舞台。

说到王翦,人们的赞美之词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秦始皇统一六国有着很多的功臣,他们的功劳是人们无法磨灭的,在这所有的人当中,王翦的功劳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始皇一统六国,他的功劳至少占了三分。

杜牧说过“周有姜太公,秦有王翦”。

司马迁说过“王氏蒙氏功为多”。

还有人认为如果没有王翦,那秦朝的大一统事业也不会这么快成功,可以说王翦的功绩就是大秦统一的基础。

那王翦究竟是做了什么,被秦始皇这么赏识。

首先,王翦能成为战国著名的军事家,与他的学习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年少时期,王翦就对军事十分感兴趣,于是熟读兵书,奋力学习,终于在军事上颇有心得。

而后经人举荐,王翦来到了嬴政身边任职。

秦国吞并六国正值用人之际,王翦就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在六国里面,除了韩国以外,其他五国的灭亡几乎都与王翦有关系。

这点还不能看出王翦的厉害之处吗?

王翦出生将门,将门出生的王翦自幼受到周围环境的广泛影响。

除了周边整天举刀弄枪的士兵,王翦还有一个别人所不具有的天生才能——力气很大。

王翦在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开七十斤大弓,对于普通人而言,别说七十斤,五十斤的大弓都够呛。

虽然在华夏古代这个力气并非惊人,可是对于十岁的儿童而言,王翦绝对是个人才。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翦的才能越发显露出来。

早期的家庭环境和身边环境加上个人的才质突出,王翦很快成了秦国的著名将领,其军事思想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必定是个优秀的将帅。

在范雎等一干猛人主政之时,王翦一个武将,却能得到他们的尊重,不敢轻漫于他,除了是王翦是武将之外,更多的还是由于王翦本人灵活的处事方式,为人不张狂,不喜欢与人为恶。

简单点说就是王翦这人很低调,非常非常的低调,再直白点就是王翦明白政治是怎么一回事。

这也是为什么王翦能够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原因。

作为这样的一个低调有才能的将领,想不出人头地,那完全没道理了。

除了自身很优秀,王翦还很会培养接班人,其中培养的最出色的一位就是自己的亲儿子王贲。

王贲虽然在很多地方不如老爹王翦,可是却也继承了很多的优点,父亲有的他都有,父亲没有的优点他也没有。

当初这父子俩携手并进,共同在打架斗殴方面颇有建树,一般人跟他父子俩打,基本上都是越是信心满满的来,越是失望的去。

鼻青脸肿就不说啥了,命丢了也就是个家常便饭。

由于吃饭的家伙就是砍人头得来的,王翦和王贲对血是天生的喜爱,虽然战场上打的凶,但是他并不喜欢滥杀无辜,这比之前的那位白兄弟好了太多。

王翦靠着战场看人头,不断在军中和朝堂上树立威信,他的成绩也逐渐被始皇帝嬴政所认可。

汉武帝意气风发。

他意气风发的底气,正是由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优秀的人才带来的。

霍去病会的,卫青都会。

只是这方面可能没有霍去病做的那么极致。

根本不是。

“说的不错。”

有了他们的兜底,大汉军队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这对有着雄图大略的汉武帝来说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如果霍去病和卫青是对立面,那么卫青胜算肯定会大一些。

其中最主要的是,卫青他对霍去病太了解了。

作为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可以说是卫青一手带出来的。

卫青极为喜爱霍去病这个外甥,因此教会了他很多东西。

卫青最为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几乎能适应任何情况任何地方。

在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下,寻找对方的弱点,既不冒进又不死守,这种帅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士兵的数量优势,最大程度的掩盖单兵战斗力的劣势。

也就是所谓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霍去病初出茅庐之时,舅舅卫青已经为他取得了武帝和军方的绝对信任。

为什么这么说?

是霍去病不厉害?

…………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