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白袍天下》
白袍天下

第五十二章 廷议推恩令

可这话说,三公一令只能起身推辞,连说为朝廷尽力,是做臣子的本份。三公一令皆是生了七窍玲珑心的伶俐人,怎么会不知道这是皇帝的客套。

君臣各自虚虚地出了一招,都在等着肉戏的开场。

“自我大梁开国以来,每年皆要对勋贵子弟进行功考,免得子孙文恬武嬉。今年的功考,朕想变一变。”神武皇帝说道。

黄文与多名太医会诊后,皆认为伤势过重,能否痊愈尚未可知。

此事干系重大,宇文建木知晓后,不敢有所隐瞒,以最快的速度奏报给了神武皇帝。神武皇帝大为震惊,自己那孝心感天的儿子,竟然会莫名其妙地出了这样的意外,至今生死未卜。

神武皇帝也顾不得自己出家人的身份,一身僧衣便去了皇子府。府前的侍卫想要喝斥,看见一旁同样身着僧衣的羊简之、高公公,立时明白了过来,将自己唬了个半死。

“那么是如何考察?又是如何重奖呢?”王亮问到了关键。

神武皇帝道:“将功考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文试,主要考察世家子弟治世才能。以伐燕为题,可写马政、可写民政、可写兵革铸造、可写战阵演,具体题目由三公拟定。子弟随机抽选一题,于一日之内,写出策论一篇,密封卷首,由三公评判优劣。此为文试。”

“二为武功。主要评判子弟骑射本领,驰马而行,于百步外放矢,三矢全中者评为卓异,中两矢者评为卓著,中一矢者评为高强。此为武功。”

讲到这里,神武皇帝不禁感叹:“想当年,朕也能连发三矢,全部中的。谢公当年,也是骑射高手。”

谢必之听到此言,回想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虽说轻狂孟浪了些,可那时的时光总是值得一生回忆的。不禁一阵唏嘘。

“朕记得那年,袁公喜欢上了雁荡山回雁庵的女尼,朕便陪了袁公,星夜前往将那女尼从庵中偷出,被那女尼的师尊追杀了足有五十里。哈哈。”

说起往年的风流往事,袁弘不禁老脸一红,众人也跟着哈哈大笑。袁弘道:“这一晃都四十余年过去,陛下竟然还记得。那师尊也当真厉害,若是被她拿住,可当真是不敢想。也不知当年哪里来的勇气,竟敢去招惹那神尼?”

说到这里,又被一群老不羞说笑一番。

神武皇帝让人捧来香茗,给三公一令一一奉上,又道:“这些年来,士人谈玄论道,清谈之风日盛,子弟插花敷粉,谈武功则被称为粗鄙,骑马而行则被视为举止不端,可是事实?”

三公一令对这话没法接口。自晋以后,朝廷与士族互相提防,朝廷怕士族作乱,士族怕朝廷诛杀。士族也是为了自保,不谈朝政,不谈军伍,只谈玄论道,也是无奈之举。

神武皇帝还是荊州刺史时,也常被朝廷猜忌,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又岂会不知?

神武皇帝而今有新的打算,所以继续说:“让子弟们多习一习弓马,也可增强筋骨,对家族有益,对朝廷有益。”

既然神武都这么说了,这三公一令自然是表示赞同。你当皇帝的都不忌讳,做臣子的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至于重奖。朕以为,凡是文试与武试皆优者,均可授爵。若是家中庶子或次房者,可参照嫡长子权益的三分之一,获取相应封赏。朕谓之为推恩。”

推恩?这不是前汉时就有过的吗?

“陛下,这嫡长子继承制,乃是传世多年的旧制,岂可废改。还望陛下三思。”王亮开了口。王家在四大世家中,隐隐有四家之首的地位,他的话非同一般。

谢必之、袁弘也表示不可。虽然说不清若是施行了推恩令,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但隐隐觉得此法不妥。

只有尚书令宇文建木未置可否,宇文家算不上望族,若是能通过推恩,获得一些好处,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神武皇帝微微一笑,众人的反应,他早已料想到了,便道:“众卿不必急于下了定论,可将此推恩之法带回家去,告知家中子弟。若有半数反对,那这推恩之法便作罢。如何?”

见神武皇帝这样说,王亮等人也不好再说别的,只得答应了下来。

三公归家之后,各自向家人,略略透了透推恩令的口风,不成想意在各家掀起了巨大波澜,除了嫡长子外,包括某些长房的次子,也是极力赞成推恩令。

更有甚者,已经连夜上书神武皇帝,引经据典一番,盛赞推恩令乃是圣人之举,又说已有前朝旧例,应即刻恢复推恩之法。

各大世家的家主,固然能看的出,这推恩令一旦施行,世家积累的财富将被极大削弱,甚至被瓦解。可是除了长房嫡子,其余诸人并不会去考虑这些,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与此同时,神武皇帝命缇骑司派人,暗中走访了各世家次房子弟。

两日之后,神武皇帝召集金陵城中十班以上官吏,廷议推恩之法。

百官到齐之后,神武皇帝开口道:“诸位爱卿,可曾听说过推恩令?”

……

在朝中上下,对推恩令议论纷纷之时,程欢喜却置身事外,看程百岁每日练功,自己修习三花诀。这两日将清心诀传授给了程百岁,至于能学到多少,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程欢喜把清心诀的要诀,也讲给了蒲巴和桑桑,也不知道对他们有没有助益。

这几天,程欢喜一心想促成一件事情,那就是想把莎曼、蒂亚,许配给蒲巴、桑桑。在程欢喜看来,他们都是南蛮林邑人,如果能组合在一起,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程欢喜的灵魂,毕竟还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他的占有欲并不强,从他的内心来讲,自己只是一个过客,终究是要离去的,自己现在的肉体,只是灵魂的一个载体而已。

只要能过得去,只要不触碰程欢喜的底线,程欢喜可以只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小寒门。可是一旦触碰了程欢喜的底线,那他就会变成满口狼牙的特种兵。

他的底线,就是他的家人。

他把蒲巴、桑桑等人都看成是自己的家人。可当他把自己的说法讲出来时,蒲巴和桑桑把脑袋摇成了波浪鼓。

而莎曼、蒂亚更是以为自己这些日子没有主动侍寝,这是被老爷嫌弃了,要把自己赐给家奴了,更是哭泣不已。赌咒发誓今天晚上一定侍寝。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程欢喜跟他们说不清楚,用另一个世界的道德标准,真的很难说服这个世界的脑袋。

程欢喜在几次尝试之后,终于放弃了。

神武皇帝那边的廷议,也有了结果。当三公率先表明家族子弟大都反对时,神武皇帝命高公公拿出了一份名册,那厚厚一撂名册,密密麻麻全是三家子弟的姓名。

谢、王、袁三公看到这名册,便放弃了最后的倔强。低头不语,默认了推恩令。这三人一低头,剩下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

神武皇帝当廷宣布,因为徐州一事,袁家未曾参与,故而这次对世家功考,便选了袁家来施推恩之法功考,但有子弟卓异者,封爵重赏。

袁弘只得叩谢。

只是听到徐州二字时,脸色变得有些难看,究其根源,与诘摩盗宝一事有关。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让袁弘联想到了一个人,程欢喜!

难道这推恩令的幕后推手,会是那寒门的程欢喜。

神武皇帝也不去理会,直趋内庭。黄文与几名医官正在研判方剂,见神武皇帝进来,忙大礼参拜。

神武皇帝先探视了昏迷不醒的萧可言,看着脸色蜡黄高烧不断的儿子,英雄一世的神武皇帝,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神武皇帝神态和缓,命太监取来了锦墩,请三公一令坐下说话。能在神武皇帝面前坐着回话的,也只有三公一令。

“前些时日,朕去同泰寺静修几日。朝中事务繁杂,诸公多有操劳,朕心甚慰。”神武皇帝说着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几个成年的皇子中,大皇子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二皇子早夭,三皇子早年骑马跛了脚,四皇子逃往了宋国。其余皇子要么沉迷于声色犬马,要么尚且年幼不知事。

萧可言被救回皇子府,昏迷不醒,后来还发起了烧。太医院院正黄文查看之后,发现萧可言的左腿骨折,整条腿渐渐地浮肿了起来,最后竟粗逾水桶。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神武皇帝伤心之余,异常震怒,命尚书省着刑部严查此事。

刑部不敢怠慢,又不敢对当时在场的世家子弟动粗,只能虚言恫吓。当时的情景,世家子弟也未看清,为何发生了意外,故而也说不清楚。

经此一番折腾,册封太子一事,便被彻底束之高阁了。

神武皇帝对于推恩令一事,越发觉得势在必行。若是不趁自己尚且掌控得住局势,加紧推进推恩令的话,待到自己百年之后,继位的皇子如何能摆得平世家之间利益。

岂不是又要来一个“朝廷羸弱,世家益强,形似暴秦,二世而亡”的局面?

神武皇帝定下计议,于是召来三公一令,商议推恩令此事。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画一个大饼,让大家生出贪恋之心。

后来大皇子醒了过来,已是三天之后。他也说不清究竟是如何落入水中,又是如何断了一条腿。

只是这腿伤在大腿上,竟然连带着伤了许多筋脉,从此以后,萧可言经常大小便失禁,就算浑身用了许多香粉,也遮不住那骚臭的气味。整个人也连带着变得异常阴郁,再不复往昔的风流倜傥。

“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变?”宇文建木问道。作为新任的尚书令,宇文建木老成持重,与各世家均能交善。

神武皇帝说:“宇文卿家问得好。朕以为今岁的功考,可以从世家中先选一家,对其子弟进行考察,根据子弟表现,予以重奖。若是此法得当,再对其他世家子弟进行功考。”

神武皇帝命缇骑司暗暗查访,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只是遍派了缇骑,也寻不到林晓的行踪,也只能慢慢行事。

经过大皇子受伤风波,神武皇帝再也无法安心在同泰寺躲清闲,只能硬着头皮回到了宫中。连续几日都是宿在吴淑妃的熙宁宫中,也不知赔了多少小意,说了多少小话,总算是得到了吴淑妃的谅解。

再去拿问林晓林大家,谁知玉音阁早已人去阁空,只能拿了几名阁里的奴仆,下死手的拷问,打死了两人,也没问出个结果。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