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白袍天下》
白袍天下

第五十六章 功考(下)

宇文建木听了高公公的转述,微微一愕,随即明白了过来。起身宣布暂停考校,命人将麋鹿靶换成了豹靶,又命人将靶位移近了五十步。

正在众人不明所以之时,宇文建木大声宣布:“诸位王公大臣,诸位世家才俊,这功考之法,其目的是鞭策勋贵子弟,莫忘祖上武功,并非是为了选拔军中射雕手。故而陛下有旨,换麇鹿靶为豹靶,改百步为五十步,将二十息延长为五十息。刚才算是习练,现在考校正式开始。”

麋鹿靶,乃是王公子弟习练的标准靶,靶头较小,与军中箭靶尺寸类似。而豹靶则是王公大臣所用,尺寸比麋鹿靶大了一倍不止。

功考如期举行。

金陵城中,这几日热闹非凡,不论贫贱富贵,皆如过节一般开心。只因在城中有两件大事发生,其一是功考,其二是招贤。

关注功考的,皆是世家子弟,也有些寒门子弟。而关注招贤的,则是寒门以下的众人。

只是未曾想到,转眼之间,刚才的考校不作数了,要重新来过,又是换靶,又是缩减距离,这是赤裸裸的放水作弊行为,只是这作弊之人是神武皇帝,并且又得到参试子弟的拥戴,袁清纵有一万个不满意,也只能隐忍在心里了。

从新来过之后,明显的要好了许多。子弟们稳稳地策马而过,不慌不忙地将三支箭射出,再潇洒地跑过终点。大都能射中一两支,也有少数射中三支的。

每当有人射中三支时,其家人、亲朋友必然高声喝彩,子弟本人也是得意非凡,纵马一番驰骋,挥舞着手中雕弓,向众人示意。

在场边的人群中,太原公主慕容飞燕一袭红妆,骑在一匹青骢马上,轻眉、庆宗等人陪侍在一旁。

轻眉对场中诸子弟的表现,颇为不屑,每每有人射中三箭,纵马炫耀时,她的神情更多了一些鄙视之色。最后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梁国真是没人了!”

飞燕笑着看了看她,转头问庆宗:“庆宗,你觉得这箭射得如何?”

庆宗眼睛盯着场中子弟,说道:“好,非常的好!”

轻眉一听这话,柳眉倒竖,叱道:“庆宗,你是眼瞎了还是手残了?这也能叫好?在我大燕国子弟中,谁若是把箭射成这样,家中父老也该替他羞臊。”

飞燕道:“轻眉,你这丫头,就不能等庆宗说完?成天毛毛躁躁的,将来如何嫁人?”

轻眉自幼便陪伴着飞燕,名为主仆,实际上与姐妹无异。加之燕国风气质朴,并无梁国那么多礼数,是以轻眉在飞燕面前说话,向来无遮无拦。

“殿下,飞燕自然是陪嫁的丫头,等到殿下与某位皇子成亲,若是没忘了轻眉,赏轻眉一个名份就是,若是看不上轻眉,把轻眉赏给乞儿也可以。”轻眉小声与飞燕戏闹。

飞燕赏了她一个白眼,道:“我把你赏给庆宗,你可愿意?”

一句话说出,庆宗的脸腾地变得通红。轻眉也一下慌了手脚,忙道:“我才不要跟这个眼瞎手残的人。”

飞燕笑着看了看二人,也不再逗趣,问道:“庆宗,你说说,怎么个好法?”

轻眉也正了正神色,听庆宗怎么说。

庆宗说:“梁国的子弟越弱,对我大燕国越是有利。在下说的好,并非是梁国子弟箭术好,而是对大燕有好处。”

飞燕点点头,转头看着轻眉:“你可听到了?庆宗能有此番见识,也是十分难得的。”

轻眉却道:“他也只是瞎说而已。梁国的子弟羸弱,这个不假。难道燕国的子弟没有变弱?轻眉听说,当年开国之时,寻常将领便能开得了五石弓,庆宗你说,这可是事实?”

庆宗道:“是实情。”

轻眉又道:“那你现在开得了几石硬弓?”

飞燕听到这话,也看向庆宗。

庆宗嗫嚅着道:“我……不以射箭见长,只开得了四石弓。”

其实,能开得了四石弓,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承平已久,当世开得了五石弓之人,确是凤毛麟角了。今日场中子弟,用的多是两石弓,有少数是用三石弓的。

轻眉道:“殿下你看,连庆宗这样的世代护卫之子,也大不如祖先了。所以说,弱了就是全都弱了,轻眉看不出好在哪里。”

飞燕若有所思,说道:“轻眉说的没错,梁国子弟在变弱,我大燕又何尝不是?只是不知,有何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轻眉说:“殿下,你想的这些,应当是男人想的事情。再说了,你终究是要嫁人的,若是嫁给梁国子弟,你到底是该为梁国着想,还是该为燕国费心?”

飞燕便道:“若是嫁给梁国子弟,自然为梁国着想。你和宗庆二人,那时也会成为梁国人,自然也该为梁国着想。若是成不了梁国人……”

飞燕没有说下去,轻眉和庆宗也陷入了沉思,若是公主嫁给了梁国皇子,那么他们二人也该陪着成为梁人。若干年后,子孙后代更是慢慢融入这个群体。

抛开飞燕等人不提,只说校场之上子弟骑射之事。百十余名子弟骑射完毕,已经到了午膳时分。

神武皇帝起身回宫,剩下的策论,他就不必再盯着看了。待诸子弟写完策论,交由尚书省初阅,票选合格者呈给神武皇帝。

众子弟匆匆用了午膳,又要赶往秘书监,参加策论笔试。围观的其他家族子弟,用了午膳后,也不肯放过观瞧的机会,追到秘书监去瞧热闹去了。

秘书监外,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说说笑笑,等待着结果。有些机灵的商贩,带些糖果蜜饯、茶水桂糕之类,在人群中穿梭叫卖。一时间,秘书监附近热闹非凡。

众人在监外等候,过了一些时候,有秘书监中小吏出来,告诉袁家之人,里面已经开始策论考校,监外之人切勿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了监内之人。

有人便追问策论的题,小吏回答说,策论题目由三公一令共同拟定,陛下裁定的,题为“伐北马政”,两个时辰为限,完成策论文章。

众人知道了策论题目,又开始议论纷纷。一直等到监内子弟被送出来,便围拢上去问东问西。

神武皇帝回到宫中,早有小太监来报,说是程欢喜又来求见。昨日神武皇帝刚刚见过程欢喜,也答应了他的诸多要求,这怎么又来了?

神武皇帝不紧不慢地用完午膳,这才吩咐传程欢喜进宫见驾。不多时,就见程欢喜满脸堆笑地进了宫。

“欢喜,你所提之事,朕已经悉数答应你了,今日又来见朕,所为何事?”神武皇帝看着程欢喜。

程欢喜忙道:“也无甚要紧事,只是陛下虽然答应了要给镇北营钱粮等物,可那些东西还未到位,欢喜那边已经开始招募将士了。这可如何是好?不如,这边招募之事,先缓上一缓?”

程欢喜知道,神武皇帝对其他事情并不上心,唯独对天机图,是十分用心的,他绝不可能让镇北营之事,长时间拖下去的。

“万万不可!”果然,神武皇帝立即道。

……

半个时辰之后,程欢喜满意的离开了皇宫,袖中藏了几份旨意,十几枚印信,以及今日必将钱粮送到的承诺。

另一边,太原公主慕容飞燕正带着轻眉等人,正往南校场而去。程欢喜贴出的招贤榜,和他在朱雀门前徙木立信之事,在金陵城中传得沸沸扬扬,比世家子弟功考更受关注。

飞燕也想去瞧一瞧,这招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程欢喜到底要做些什么妖?

南校场虽比东校场偏远了些,但占地却更广,与南蛮营地相距不远,此刻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上从寒门士子,下到奴婢之流,乌泱乌泱地聚集在南校场附近。车马极少,多是徒步而来之。

五城兵马司见聚集的人数太多,怕有个万一,便派了许人手前来巡逻,又飞报了五兵部。

五兵部的一位主事,来观瞧了之后,上报了五兵部尚书,随后又调了左卫军一部,在附近待命,以备不测。

来应募之人,实在太多了。校场里挤满了人,外面还有许多人在等候入场。远处,还有人陆陆续续地赶来。

丁源确有一些本事,选定了数十人,承诺优先考虑其入营,然后便给这些人分派任务。随后又不断将选中之人,扩充其中,校场内虽然人山人海,却忙而不乱。

功考由礼部主持,神武皇帝亲自到场观看,盛况空前。在东校场比试骑射,在礼部秘书监比试策论。

参加功考的袁氏子弟,共有一百二十七人,皆是精心妆扮了一番,一个个面如冠玉,胯下银鞍骏马,身背雕弓羽箭,竟然一扫脂粉之气,多了几分年轻人的朝气。

袁弘的脸色阴晴不定。既羞愤于子弟的表现,又暗自琢磨着是否因此,可以不用将家族产业划分出去。一时之间,竟不知是该怒还是该喜。

神武皇帝并未在意这样的,只是对站在一旁的高公公吩咐了几句。高公公勾着身子,连连点头称喏,转身领命去寻宇文建木。

那子弟从背后箭壶中取了三支箭,侧向挽弓之时,两手松开马缰,铁骝马向前窜出时,身体晃了一下,急忙去抓缰绳,想要稳住身形,手中落下了两支箭矢。

眼见着要到孟冬了。孟冬之时,朝廷依照惯例,为三公以下赐锦,名曰“授衣”。所赐锦衣花色,依照班阶不同,各有区别。百官自“授衣”之日起,可以穿着锦袄三日。

神武皇帝看了,暗自点了点头。

尚书令宇文建木,恭恭敬敬地向神武皇帝禀告,参加功考的一百二十七名子弟,已经尽皆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考校骑射。

当先上前的几名子弟,执辔而行,端居马上遥遥地向神武皇帝致敬,神武皇帝微笑着点头。

那子弟稳住身形之后,只能将仅余的一支箭射了出去。铁骝马压着二十息的未尾,冲过了终点线。只是那射出去的一箭,擦着箭靶飞了出去,并未中的。

随行的家人、围观的士子,有惋惜不已的,有讥笑嘲讽的,不一而足。

铁骝马之后的数后子弟,表现也是平平,只有一人在二十息之内,射中一支羽箭。其余人等,要么超出时限,要么三支箭全部射空。

宇文建木便向礼部尚书示意,礼部尚书见状忙走到台前,高声宣布骑射开始。礼部尚书话音一落,号角鼓声便响了起来。

这号角和鼓声一响,东校场内竟隐隐有一丝肃杀之意。参与骑射考校的子弟,忙打起十二分精神,考校开始了。

随着宇文建木的宣布,刚刚还垂头丧气的袁家子弟,爆发出一阵“陛下英明神武”、“陛下万寿无疆”之类的呼喊声。

袁家的长房长孙袁清,也在旁观考校,刚才看到骑射出奇的差,他还在暗自窃喜,毕竟这些子弟若是功考通过,分走的将是他的权益。

子弟们策动坐骑,逐渐提高了马速,要在二十息之间,从驰道上飞驰而过,侧向射中一百步开外的箭靶。

转眼之间,几名子弟已经鱼贯而行,在驰道上奔过。当先一名袁家子弟,骑的是一匹枣红铁骝马,马是好马,人也精神,一时引来一片喝彩之声。

神武皇帝便开口道:“那就开始吧!”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