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一九七七》
重生之一九七七

第113章上河工

就在神山村村委组织出发的时候,林本山跑了过来。

“爹,老二又跑了!”

“这个不争气的玩意!每年都是挑河的时候,跑出去!本山,不是让你好好看着点!”林如海有些恼怒。

劳作一天,全劳动力男的是10分,女的是8分,多数人只有几分。

一个得满分10分的全劳动力,一天的收入多数是几分到几角,如果能上五角的,那绝对是高收入了。

年终结算,收入最高的一百元左右,绝大多数都是在三十元左右,有的还要倒补钱。

木质小推车,装土用的偏篓,铲土用的铁锨等都要检查好。

一切准备妥当后,把被褥、粮食、生活用品、搭棚子用的材料等,往小推车偏篓里一放,推着小推车就上路了,

接着挖河的队伍出发了,目的地,三十里外的鲁河。

林峰开着车,拉着大伯,还有一车斗年轻人也出发了。

上午十点左右,所有的村民才到了工地。

到了工地上,林如海开始组织大家先安营扎寨,一边搭好工棚,一边里面铺上稻草或者麦秸,放上被褥,十几个社员打通铺住在一起,自发组成一个小队。

然后他又到大榆树公社挖河指挥部领取挖河任务,同时其他村民在工地上每个小队的任务地插上红旗,一切安排妥当,马上就要准备开工了。

林如海领了任务,回来了。

任务不轻松,疏浚河道,将淤泥从河底拉到河堤以外的二三百米处。

林峰看着断流的鲁河,河床上全是黝黑的淤泥,河堤斜度大,泥泞不堪。

气温才十摄氏度,没有工程机械,没有任何防护保暖措施,只靠人力。

这时,不远处的大喇叭开始喊起口号,或放着(社会主义好)等一些歌曲。

林如海安排几个大着肚子的妇女、体弱的妇女,去生火做饭,其余人开始下河床挖河。

几声号子声响起,河堤上涌出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随着大榆树公社主任的一声令下,开工了!

这种集体生活给所有的年轻人带来莫名的兴奋,也许是新鲜感。

林峰尝试了将几百斤重的土泥车子,从河底往河岸推上来。

弯着腰、弓着背、头朝下、脸朝地,瞪着眼、喘着气才能爬上河堤。

空车回来也不省力,必须双脚蹬地,身躯后仰,用双臂、胳膊紧紧地挟住车把,使猛劲地扛住车子,一旦失控,空车会直接冲进河道中央,难免会造成安全事故。

推了几次之后,新鲜劲过去了,号子也没人喊了。

尽管工地上彩旗飘飘,高音喇叭歌声嘹亮,说实话难以让人打起精神。

林峰有好几次因休力不支,推车翻倒在半坡上。

两手攥着车把,两眼瞪的溜圆,头上冒着虚汗,眼里放着金光,随着拉坡的绳索,小心翼翼摇摇晃晃向前拱着。

又拉完一车,林本农跑了过来,“小峰,上不上大号,一起去?”

不等林峰说话,他便拉着林峰走了出去。

到处都是人,上大号得去几百米外的大桥洞下。

两人走到一看,桥洞下一片白花花的屁股。

“靠!都没地方了!那,还有位置!”林本农说着。

磨磨蹭蹭,半个多小时了,腿都蹲麻了,屁股也冻得失去知觉了。

可还是不愿意起身,脱了裤子,蹲在桥下,已经累的没有任何思考能力。

咻咻!

桥洞外面想起了哨子声!

两人只好无奈起身,提上裤子,开始往回走。

“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这河要挖到猴年马月?年年挖,工钱不给,连吃的、煮的也不管!”林本农发着牢骚。

路边,公社里派来的监工逮住一个瘦弱的男青年,大声呵斥着,“你就这一小会儿,都跑三趟了!出工不出力!我看你就是磨洋工!你是哪个村子的!”

男青年低着头,委屈的讨饶道:“领导,我早上吃坏肚子了……”

摊派的任务,没钱,还饿着肚子,谁不想躺下休息会,喘口气。

当当当!

“开饭了!”

听到这个喊声,如同小学生听到了放学,河道里的人开始往河堤上爬。

“拿好自己的工具,准备开饭!”

林峰回到了窝棚,拿了搪瓷缸子,等待着放饭。

不一会儿,几个妇女抬着一个铁桶,一个笸箩筐来了。

每人三个窝头、一碗飘着几片菜叶的蔬菜汤。

劳累两个小时,就这点东西,不够塞牙缝的。

这时广播喇叭也不闲着,开始广播各小队的工地成绩,表扬先进小队,同时对落后的小队进行批评。

为了鼓舞干劲,活跃气氛,大喇叭又开始播放东山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著名的吕剧《借亲》选段。

“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只觉得天也转来那个地也转,为什么那太阳落在东山下,月出正西明了天哎明了天,今天的生意没好运,一天也卖不了几个铜钱,我马大保心内烦,抬腿走进了烧酒店……”

喝酒解愁我把心宽!

难怪劳动人民喜欢干完活,喝杯酒解解乏。

没有酒精的刺激,这种日子都过得麻木了!

……

林峰就是其中一位,年满十八岁,未参加过生产队劳作,需要上缴二元六角八分。

相当于二元六角八分,买了一斤排骨、半斤花生。

这可不是小钱,上河工工期至少二十天。

忙活一年才三十多元,不出工,这一下子,就得掏空家底。

北方冬天最苦最累的农活,就是上河工,也叫挖河。

在收入方面,真是非常的微薄。

……

一眨眼的功夫,年过完了。

大榆树的普通社员们,所有年满十八岁,不足四十五岁的劳动力,都要去挖河道。

自带干粮、自带工具、自行前往,而且还是义务工,没工钱。

林峰再有三天就要开学了,只需要劳作三天就可以了。

不能出功出力,就得出钱,每天两元。

天气变暖,河道开封。

上面的通知也下发了,上河工。

“我就上了一趟厕所,他人就不见了!”林本山委屈的说道。

“行了!我替我二儿子出工!”林如海说道。

这样神山村里的大部分劳力,甚至包括怀孕的妇女都要去挖河工地劳动。

同样年满18岁的林峰也难于幸免。

正月初三,天气就一下子暖和起来,气温上升到十摄氏度以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