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第16章周掌柜的果决补

小二常年在书行,也是有一些眼光,什么样的客人有什么样的需求,他心中清楚无比。

若论藏书,白鹿洞书院的藏书阁久负盛名,来书行买书的,大多都是买关于科举的书籍。

“客官,你看这边。”

纪墨还等着回房间作诗,无心和纪昀多说。

“爹你糊涂了,以后少听表弟嚼舌根,名家弟子的话,十句有八句都是扯淡。”

说完这句,他便急匆匆离开客厅,回了自己房间,只剩下纪昀捻着胡须不断乱颤。

书架上一排子书都是统一类型,小二笑着道:“客官,这上面的书都是咱们大秦举人们根据近五年的科举试题编辑出来的图书,针对性押题,对科举有极大的帮助。”

“也是咱们书行卖的的最火的一本关于科举的图书,科举将近,您买回去研读绝对能连中三元!”

这名字,为何如此熟悉。

李玄扯着嘴角。

“小二哥,你误会了,我是来投稿的。”

“投稿?”

小二一愣,旋即反应过来:“投稿这事我可做不了主,您稍等下,我去给您喊我们掌柜的。”

不多时,小二便从后面带过来一个人。

“周掌柜,就是这位小先生要投稿。”

周掌柜走来时便已经在打量李玄。

不认识。

长乐郡中颇有名气的坐着周掌柜都清楚,而李玄看着面生,又穿着白鹿洞书院的儒袍,他心里已经有了数。

看来是准备积累名气,突破才子文位的学子。

“小先生这边请。”

周掌柜客气的将李玄带进偏厅。

投稿的人也分三六九等的。

像李玄这种情况,在各大书行中投稿,不仅能有不错的稿费,而且稿子发行之后,对应的宣传也会跟得上。

白鹿洞书院被称为朝堂摇篮,以商家的眼光来看,付出一些小钱,便能和这些学子打好交道是非常划算的。

倘若这些学子中有人能科举高中,他们的著作自然会引起抢购,到时候对书行来说绝对是大赚。

“小先生如何称呼?”

周掌柜命人奉茶后,端起茶杯,正欲抿上一口。

“在下李玄。”

“噗”

一口茶还没咽下去,周掌柜就喷了出去,豁然站起身来。

“先生可是做出《答董山》的李玄?”

周掌柜眼里发光。

《答董山》被请入文庙后,大秦的读书人皆可去参阅,抛开李玄背景不谈,单是此诗,他的诗名已经在读书人中传开了。

周掌柜自身也是才子文位,自然知道李玄。

“正是在下。”

李玄表情淡然。

“李先生来我致远书行,可是要发表诗集?”

周掌柜的心扑通扑通的乱跳。

他消息灵通,已经知道《春晓》、《秋词》两首诗上了《文道》,两首长虹诗一同出世,让这一期的文道一经发售便被抢购一空,李玄在学堂里的事情也传开了。

若是李玄选择在他致远书行发表诗集,可想而知会给致远书行带来多大的销售额。

凭借这个,今年在书行全国掌柜的年会上,他绝对会占得头筹!

“周掌柜,莫激动,我来这是投稿的。”

李玄从怀里将书稿拿出来,递给周掌柜。

“一时失态,李先生勿怪。”

周掌柜接过李玄的书稿,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李玄的扬的是诗名。

会做诗的,不一定就能写好。

毕竟二人的受众不一样。

周掌柜看向书稿。

“说岳全传……”

他小声读了起来,渐渐的,周掌柜的声音消失,三章稿子写完,他脸色凝重无比。

“李先生,这写的……”

周掌柜欲言又止。

李玄心中泛起了嘀咕。

莫非是稿子过不了?

没理由啊。

他这些时日也曾将市面上流行的几部研读了一遍,结合两世重新编写的《说岳全传》,他自问这开口三章,绝对会将人心中的阅读欲望给勾起来。

“不好吗?”

“非不好。”

周掌柜斟酌着言辞,小心翼翼道:“若是老朽没猜错的话,这金翅大鹏和蛟龙等转世,只怕的另有所指吧。”

他没说的太明白,但李玄已经懂了。

周掌柜是担心书稿发出去,会得罪董相一脉。

“我需为自己正名,若是致远书行担心惹上祸端,那李玄便去其他书行罢。”

李玄也没隐瞒,隐晦点出自己意图后,便要起身告辞。

“李先生且慢!”

周掌柜连忙叫住了他。

他苦笑不已:“老朽在书行做了三十多年,也曾带出几部畅销,李先生这部《说岳全传》虽然只有开头三章,但老朽能预见日后必会大火。”

通俗面向的本就是普通百姓。

而大秦的百姓又都是识文断字的,平日里又好谈论国事,近来来被议论的最多的无非还是天元之变。

李玄这,主角显然是脱胎于李长风和董相,这更能引发群众的阅读欲望。

“罢了,本朝未有以言论罪的先例,李先生这部,老朽签了。”

最终,周掌柜还是无法做到眼看一本会大火的从自己手中溜走。

签下李玄这部,风险和回报是相当的,都十分高。

若是李玄能科举高中,替父正名,那么未来至少百年,致远书行都会因此得大利,他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若是董相一脉出手打压,那同样也有可能影响到周掌柜的前途。

他是将宝压在了未来的局势上。

从当前看,李玄前途一片大好,陛下免去其罪籍,又诗名远扬,坊间都已经开始推测,这次科举李玄必能高中!

“逆子!”

纪昀胸膛起伏,喝了一大口茶水。

李玄穿着白鹿洞书院的制服,一进书行,便有小二热情迎了上来。

白鹿洞书院的学子,看儒袍非官制,想来是尚未考取功名的学子。

月末,休息。

“爹是礼部尚书,朝廷大员,被攻讦那是极其自然的事,于儿子何干?”

他只有纪墨这一个儿子,对他一直抱有极大的期望,竭力为他铺路。

秦国无圣,大儒多出在朝堂。

“墨儿,你早晚会明白,为父这都是为你好,我大秦的读书人,和六国不同。”

李玄带着写好的《说岳全传》前三章诗稿,去了致远书行。

临来之时,方运已经将需要注意的事情又和他细说了一遍。

“客官,欢迎光临。”

这是他们父子二人最大的分歧。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玄继续扬名下去。”

小二熟络的将李玄带到一排书架旁。

《五年科举,三年押题》。

纪昀沉思良久,这才从客厅中出去。

……

纪墨虽有文才,但一心只想走文道,无心官场。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