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谁还不是个正经读书人呢

第44章离京在即我不识数

……

第一本日记,记载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诸如此类的消息,前半部分出现最多的就是教坊司,后半部门则是李长风和长公主的恋爱史。

李玄看过之后,又翻开第二本。

记载的都是李长风和赢徵、董仲生在学院、科举中取得的成绩。

读书人从中了秀才之后,其实就没有规定要必须一直在书院了,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或是在书院里继续学习,等到中举之后陆陆续续的进入朝堂,或是直接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取得秀才功名,就有了继续科举的资格,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算不在书院深造也无不可。

……

“赢徵率领的军队被敌军包围了,我和董仲生率军去救,很庆幸,我们三个都活了下来。”

……

“一年多的戎马生涯,我变的更强了,军功也日益增多,每次战争结束,军营的面孔都会换一批,我很痛心,赢徵说,只要人族百国存在,妖蛮存在,就会一直有战争。

诶,这个道理我也明白。”

……

“回长乐郡了,这几年的军旅游学,让我坚定了心中的信念,我找到了我的大儒之道,另外我和赢徵、董仲生结拜了,赢徵老大,我……董仲生老三,其实这个不算的,等我官拜大将,取了公主,赢徵得叫我姐夫。”

……

每一篇日记的时间跨度不等,从李长风第一次参军,直到赢徵登基。

李玄一边看,一边分析。

“秦国无圣,这是原罪。”

蓦然,一篇日记映入李玄眼帘,他心中一突。

“陛下登基之后,在他治理下,国力增强迅猛,不比大楚弱,可明明我们打赢了,谈判还要给对方赔偿,这是什么道理,实乃大秦之耻。”

……

“此次出征,我必灭楚!”

……

“三战三捷!”

……

“大楚十六州尽归大秦。”

……

“董仲生传来消息,稷下学宫的人到大秦了。”

……

“时间不够了,可恨啊,再给我半年,大楚必灭!”

日记上的言辞很简练,李玄依然看的心潮起伏。

他能想象到那是什么画画。

以一己之力,率领铁骑差点灭了和大秦国力相仿的大楚,不得不说,李长风战神之名当之无愧。

不过稷下学宫是什么意思?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来,李长风从大楚撤军,和稷下学宫有关系,但孔圣不是规定,稷下学宫和半圣读书人不得插手各国事宜吗?

带着疑惑,李玄继续看下去。

“糊涂!”

“陛下昏了头脑。”

“秦国无圣!”

一连十几页,全都是这个四个字,可见李长风对此事是何等恼怒。

“我决定了。”

最后一页,也是四个字,第二本日记到此戛然而止。

李玄赶紧取出最后一本。

“打不开?”

“上面被加了禁制。”

“以我现在的文位,根本无法撼动……这是大儒禁制?”

李玄放弃了尝试。

他有预感,天元之变的原因会在第三本日记中出现。

只要将其打开,或许就能解答他心里一直的疑惑。

“要不要去求助老师?”

“不行,老师他也是秦国人,如果里面真的记载了造反的经过,对我有威胁,我不能赌。”

李玄直接否定了这个想法。

几位大儒之所以愿意庇护他,是他们心中确信李长风不会造反,一旦这个结论被推翻,他们会怎么对待自己不可想象。

看来只有等到自己有实力打开禁制,才能够彻底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不过眼下,李玄也从日记的内容推断出来不少信息。

首先。

李长风、秦王、董相三人的关系非比寻常,至少在天元之变之前,他们都是有相同的目标的。

而从大楚撤军后,他们三人之间就发生了分歧。

这个分歧很可能就是导致天元之变的根本原因。

也是李玄一直以来都觉得不对劲的地方。

其次。

天元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稷下学宫也有关系,和半圣也有关系。

李长风在日记里反复提到秦国无圣,从日记对应的时间看,这个半圣显然就是楚国的半圣读书人。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半圣,可能性很小。

这么看,他想搞明白真相,稷下学宫是必须要去的。

毕竟人族半圣全都在稷下学宫。

最后。

在这场军变中,秦王和董相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一点,李玄暂时而不得知,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半圣之威,可抵一国。”

李玄将日记收好,由衷感慨。

李长风大军直入大楚腹部,眼看都要打进楚国京都了,这种情况下都选择撤军,显然是受到了来自楚国半圣的压力。

是楚国半圣出面,秦王无奈下旨让李长风撤军,但李长风开始不愿意放弃,违抗了圣旨,这才催动了天元之变吗?

君臣三人之前的想法行为,和李玄的灭六国论不谋而合。

最初,他们三人的信念是一致的。

“根据前身记忆,李长风,也就是我爹吧,他的大儒之道是‘封侯非我意,唯愿九州平’,如果楚国都灭不了,显然和他的道相悖。”

“由此看,他想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爹啊,你可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李玄头疼无比。

“说到底,还是自身实力。”

李长风如果是半圣文位,大秦自然就能不惧他国半圣的压力,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如果李玄是半圣文位,就算他自己造反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

屈府。

“定好什么时候离京了?”

屈灵均淡淡开口。

“三日之后。”

西游记李玄已经写完,老孙头他们已经印刷出了第一批,只待李玄的书行开起来后,正式售卖。

张阳被废,自然不会再有人对书行施加压力,李玄思来想去,倒不如自己开一间书行。

因为要离京,书行的搭理便全权交给了杨迥。

对于这件事,杨迥是十分乐意。

他对自己的人生亦有规划。

杨迥清楚,自己的才识最多支撑他考中举人,进士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他对当官也没什么想法,经商才是他最喜欢的。

对杨迥知根知底,李玄也放心把书行交给他。

赚不赚钱的是其次,积累文名才是重要的。

为此李玄特意在脑海中翻找了一些现代商业理论给杨迥,这家伙激动的差一点给他跪下,拍着胸口保证一定会将书行做大做强,等李玄回来。

至于其他事情……

李玄在长乐郡好像也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了,穿越一年时间,总体来说,经历平平无奇。

也就直接间接的屠了一山的妖蛮,废了几个人,顺便考了个解元,封了个男爵而已。

说起来,青冥山那几只妖蛮是真的惨。

从束河回长乐郡,李玄也从范大成那里知道了一些事情。

候烈上表的奏折多次为他请功不说。

象拔蚌他们被带到宁安郡后,候烈将它们全部吊在了刑场,逼着他们恢复本体,然后让宁安的百姓,只要路过刑场的,都可以暂借官印之力,一刀一刀的从妖蛮身上割下血肉。

这种剐刑持续了许久,听说现在这几只妖蛮还没死透。

妖蛮人族之间,存在着不可化解的仇恨,宁安郡妖灾不少,因此几乎是全城的百姓都对象拔蚌他们动了手。

“临别之际,老夫有几句话要叮嘱你。”

屈灵均斟酌许久,才缓缓开口:“是关于你父亲案子的。”

“李玄,你有没有觉得,长风谋逆一案,疑点重重?”

“请老师明示。”

李玄心念一动。

屈灵均摆了摆手。

“我也只是猜测,并没有完全确定。”

“不过事情可能不是你我一开始想的那般……不过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千万莫忘了,你也是大秦读书人了。”

屈灵均最终还是没说别的,只是如此道。

“此去稷下,路途遥远,为师无所送,唯有一句话。”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老师教诲,弟子谨记。”

“去罢。”

屈灵均看着李玄离开的背景,重重的叹了口气。

他到底也是大秦读书人。

……

从屈灵均那离开,李玄依次拜别了柳惊龙、许青禾。

然后便去了郡守府。

稷下学宫在西北,和秦相隔了十万八千里。

离秦游学,路上要经过数十个国家,没有大秦发放的通关文牒,他寸步难行。

九月初一:

我中举了,很遗憾,董仲生又是第一,他有状元之才,不过是个老硬币,我和他不一样,我正大光明,为了庆祝,我们三个又去了教坊司,时隔几个月再来,教坊司姑娘的胸脯依然很软。

十一月廿八:

今天赢徵又找我去教坊司,我严厉拒绝了他,这是在玩物丧志,我李长风绝对不是沉迷色欲中的人。话说话来,公主约我去小树林见面,说是要给我惊喜,期待。

李长风啊李长风,你不能再这么堕落下去了,你是要当大将军的人。兵法看了吗,武艺也不能落下啊。

日记从这里开始,画风变得正常了一些。

我很想在日记里写下和小姐姐的日常,但我还是忍住了。

九月初二:

一连串十几篇,又是李长风的真实‘日’记。

十月廿二:

日后再说。

……

九月初三:

……

这里面的内容和上一本有了年代差异,应该是李长风隔了很久才又开始写的。

“很久没写日记了,第一次杀人,虽然是敌人,但我直到现在身体都在颤抖,董仲生更逊,一天没吃得下饭。”

李玄看的津津有味。

十月廿一:

……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