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一人一棍闯三国》
一人一棍闯三国

第78章卧龙出山袁氏内乱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公之势不及袁绍、曹操,而竟能克袁绍、曹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袁绍虽死,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已拥百万之众,更兼曹操在彼,虽然获胜,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已得荆州之半,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袁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则扶保天子,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必要归于刘琦、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关云长、张翼德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王鸿鸣也过来苦劝。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王鸿鸣一旁佯装发怒道:“诸葛孔明!我大哥贵为当今皇叔!你虽有夺天地造化之才学,却仍是一草民,我大哥屡次屈尊降贵来你草庐去寻汝,只为求贤,你却一再推诿!实不能忍也!难道我们平定天下,匡扶汉室非要你诸葛孔明相助不可?我王鸿鸣便是拼却性命不要,今日也要与群贼拼个死活!以报我大哥恩遇!”

实则王鸿鸣心里面想的是:我亲爱的丞相啊,别听我嘴上胡说八道,满嘴喷粪!匡扶汉室,成就大业非你莫属啊!你可千万要来啊!这都已经三顾茅庐了,你要是再端着,我就只能把你绑回去见天子让天子给你个官当了!

刘备一听王鸿鸣这么说,又是着急有是心疼,自己这个弟弟小小年纪实在是帮了自己太多了!

关云长、张翼德看见孔明轮番推三阻四,也冲上草堂,拉住刘玄德道:“大哥!他不愿意,我等便不求他!以我五人兄弟齐心协力,不信不能成事!”

孔明见其意甚诚,心中叹曰:“如此之情义,何愁大事不成!”他也是要试探刘备而已。

于是,诸葛亮整顿衣冠下拜,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这个转变让刘玄德措手不及,但是不管过程是如何的曲折蜿蜒,毕竟结果是喜人的!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上前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

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王鸿鸣亦有礼品相送,乃是一柄宝剑,是蒲元亲手打造,王鸿鸣赠予孔明时言道:“大丈夫不求连城璧,但求杀人剑,今以此剑一表鸿鸣心意!”

孔明接过剑来看,这剑长三尺,锋利无比,鲨鱼皮鞘,极其华丽,剑身铭文“章武”二字。

这章武剑据《古今刀剑录》记载,是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现在,王鸿鸣以此剑相送,也是他对于诸葛亮表现出的最大敬意了!杜子美曾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放翁曾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华夏自古不乏忠义之士,可能与丞相相提并论的,寥寥数人而已。

王鸿鸣也是读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前后《出师表》、《诫子书》也都曾熟读成诵。初读前《出师表》,王鸿鸣就已经泣不成声,不仅仅是他对于《三国演义》的热爱,他也同样被诸葛亮所感动到了。

王鸿鸣犹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看老版《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六出祁山未得胜利,望着那“克复中原”的大旗时的独白。

“臣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臣辜负陛下托孤之重任啊!而今,先帝庙堂,嗣君殿上都候臣北伐佳音,可是臣……”

“二将军,三将军,愿二位将军在冥冥之中暗助亮一臂之力!使亮得以力克司马懿,直取雍凉,收复中原,早成大业!也好告慰将军在天之灵!”

……

不过这一次,不同了,王鸿鸣会让这一切为之改写!

于是,玄德等人在诸葛亮庄宿一宵。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说到这里,王鸿鸣在一旁听见诸葛亮对诸葛均的嘱咐,心中不是滋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之时,确实是如此的嘱咐诸葛均的。只是可惜他这辈子就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草庐之中来,回想他北伐路上,垂垂老矣,归乡终无日,若是想起当年的青葱草庐,和意气风发的先帝,心中该是如何的凄凉啊!真是应了那些诗句: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

玄德等四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不日而往宛城,见天子,天子赐孔明军师之职位,孔明又见徐元直,二人相见,甚是欢喜。

自此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孔明曰:“合肥一战后,曹操于扬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过江探听虚实。”玄德从之,使人往江东探听。

此时,徐州陶谦病死,曹操乘乱袭取徐州,因其父于徐州境内遭遇盗匪身亡,迁怒百姓而屠城!并刨掘陶谦坟墓,挫骨扬灰,鞭尸泄愤!

徐州文武糜竺、糜芳、简雍、陈登、王冲、刘三刀皆怨曹操残暴,恨之入骨!遂一同商议离开徐州,俱往徐州去投刘备去了。

而冀州袁绍死后,四子各自争权夺利,属下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地已然乱战成一团,曹操得了徐州,便又想趁火打劫,攻打袁氏。

正逢先前谭、尚听知曹军自退,遂相庆贺。袁熙、高干各自辞去。

袁谭与郭图、辛评议曰:“我为长子,反不能承父业;尚乃继母所生,反承大爵:心实不甘。”图曰:“主公可勒兵城外,只做请显甫、审配饮酒,伏刀斧手杀之,大事定矣。”

谭从其言。适别驾王修自青州来,谭将此计告之。修曰:“兄弟者,左右手也。今与他人争斗,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安可得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彼谗人离间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听也。”

谭怒,叱退王修,使人去请袁尚。尚与审配商议。配曰:“此必郭图之计也。主公若往,必遭奸计;不如乘势攻之。”袁尚依言,便披挂上马,引兵五万出城。袁谭见袁尚引军来,情知事泄,亦即披挂上马,与尚交锋。尚见谭大骂。谭亦骂曰:“汝药死父亲,篡夺爵位,今又来杀兄耶!”二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尚亲冒矢石,冲突掩杀。

谭引败军奔平原,尚收兵还。袁谭与郭图再议进兵,令岑璧为将,领兵前来。

尚自引兵出冀州。两阵对圆,旗鼓相望。璧出骂阵;尚欲自战,大将吕旷,拍马舞刀,来战岑璧。二将战无数合,旷斩岑璧于马下。谭兵又败,再奔平原。审配劝尚进兵,追至平原。谭抵挡不住,退入平原,坚守不出。尚三面围城攻打。

谭与郭图计议。图曰:“今城中粮少,彼军方锐,势不相敌。愚意可遣人投降曹操,使操将兵攻冀州,尚必还救。将军引兵夹击之,尚可擒矣。若操击破尚军,我因而敛其军实以拒操。操军远来,粮食不继,必自退去。我可以仍据冀州,以图进取也。”谭从其言,问曰:“何人可为使?”图曰:“辛评之弟辛毗,字佐治,见为平原令。此人乃能言之士,可命为使。”

谭即召辛毗,毗欣然而至。谭修书付毗,使三千军送毗出境。毗星夜赍书往见曹操,时操屯军仓庭欲伐袁谭,表遣许褚引兵为前部以迎之。

未及交锋,辛毗到操寨。见操礼毕,操问其来意,毗具言袁谭相求之意,呈上书信。操看书毕,留辛毗于寨中,聚文武计议。

程昱曰:“袁谭被袁尚攻击太急,不得已而来降,不可准信。”吕虔、满宠亦曰:“丞相既引兵至此,安可复舍表而助谭?”

荀攸曰:“三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而刘备现已坐保江、汉之间,不敢展足,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势穷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后观其变,并灭袁谭,天下定矣。此机会不可失也。”

操大喜,便邀辛毗饮酒,谓之曰:“袁谭之降,真耶诈耶?袁尚之兵,果可必胜耶?”毗对曰:“明公勿问真与诈也,只论其势可耳。袁氏连年丧败,兵革疲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隙,国分为二;加之饥馑并臻,天灾人困:无问智愚,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灭袁氏之时也。今明公提兵攻邺,袁尚不还救,则失巢穴;若还救,则谭踵袭其后。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摇动。况四方之患,莫大于河北;河北既平,则霸业成矣。愿明公详之。”

曹操大喜曰:“恨与辛佐治相见之晚也!”即日督军还取冀州。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先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今靠众兄弟同心协力,迎回天子。奈何天下未平,而刘备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半晌,卧龙先生诸葛孔明未醒。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王鸿鸣但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刘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我弟王鸿鸣之荐,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至于王鸿鸣,少年英雄,文武双全,岂是亮可能及?”

王鸿鸣听到诸葛亮对自己评价,心里面没有半点的窃喜,只剩下惶恐不安了!

真是,这样的人,用易中天老教授的话说,那是“不叫帅哥难道叫伟哥啊?”

王鸿鸣呢喃道:“老版《三国演义》诚不欺我啊!”

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琦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对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王鸿鸣侍立于刘备身后,童子献茶。茶罢,

王鸿鸣看来,此人,面如冠玉,双眸韬光养晦,羽扇纶巾,在一举一动间似乎都有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铁马金戈,谈笑间,王兴霸业的庙堂好像平地而起,吸纳之间,又恢复平和宁静,真是无人能及。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