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浮岛传说》
浮岛传说

第11章重要计划

虽然我和矢田先生交谈的内容不多,但我相信巨人比我们看的更远,更能准确地预测人类的未来。

世界各国都在为海洋“治病”,不管是从哪个方便入手,都取得了一些成就。

现在海洋中尚有3.2亿吨白色垃圾(之前是9.6亿吨),我国仅有的一个“海洋污染物处理基地”位于QD市西海岸的古镇口湾,每年垃圾回收处理能力是8万吨。全球加入“海洋修复工程”的国家有72个,但是已建成的“海洋污染物处理基地”只有13个,在建的有7个。按照建成后的20个基地来算,年处理海洋垃圾160万吨,还需要200年才能处理完。

他打开手机,登上“世界海洋守护者联盟会”论坛首页,看到自己之前发的帖子又更新了几千条留言,大多数都是一些支持者,当然也不乏有反对者和他们的指责声。

时间回到2059年6月8日,这一天是“世界海洋日”。

这一年的世界海洋日主题是“拯救,海洋与人类共存亡”。

后来通过我们科研人员的改良和筛选,最终培育出五种以上可以降解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常见塑料制品的超级嗜塑菌,它们被统称为“塑料终结者”。目前这个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Science》上面公布。

鉴于此,这里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的“海洋拯救计划”。整个计划分三个阶段走:

第一阶段:塑料终结者细菌进行海洋测试,研究细菌在海洋表面真实环境下对塑料漂浮物的降解能力,为期2年;

第二阶段:塑料终结者细菌进入海底测试,研究其在高压无光环境下对塑料沉积物的降解能力,为期5年;

第三阶段:由于悬浮物比较分散并随着洋流不断流动,治理难度比较大,我们的方案是通过细菌与大型鱼类共生的原理,在动物的胃里把塑料制品分解掉,为期10年。

以上是“海洋拯救计划”的大致情况。我已经跟“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相关人员一起将该计划上报“中国海洋研究院”,经过专家组论证后一致通过了我的计划。

现在第一阶段将在今年9月1日启动,我发布这个“海洋拯救计划”并不是为了制造新闻吸引记者给个人搞宣传。这个计划在我们“中国海洋研究院”官网上早已公布,我只是在这个论坛上让更多的人看到,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中国人在海洋保护与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

翁少凡知道,“海洋拯救计划”第一阶段马上要开始了,但是实施起来谈何容易,不过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虽然翁少凡曾经被人骂过是“不靠谱”和“骗取科研经费”,但这次他带着“海洋国家实验室”确实搞出了成绩。

翁少凡不是那种特别低调的科学家,频繁在媒体露面并不代表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这次他要把即将开始的“细菌海洋测试实验”项目公布于众,不管实验结果如何,他所描述的为期两年的“第一阶段”,总会有一个完整的结局。

翁少凡看着帖子的留言,各个国家的文字,有语音留言,还有发图片和视频的。

有乐观派坚信实验定会成功,第一阶段会提前圆满结束。

有抨击派说他是无稽之谈,陆地测试还没有普及应用,就想着给海洋“治病”。

也有安慰派说他平时活动比较多,业务繁忙,正好给自己放个假到海上旅旅游,放松放松……

翁少凡看着评论笑了笑,都没有回复。

突然一个留言引起了他的注意,是一张图片,昆虫的图片,看似有点熟悉。

图片下方配有一行汉字,内容为“翁教授,我这边有一只雄性飞蛾,听说您那边有一只雌性的,有没有兴趣合作?”还有个署名,叫“矢田静奈”。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会议”—

当天是星期日,所以翁少凡也没有太多应酬。

翁少凡上午参加了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世界海洋日”宣传活动,给一群小学生做了一些科普。当天晚上,他在家用电脑发了一个英文版的帖子,题目为《海洋拯救计划》,大致内容如下:

“听说贵公司旗下的科研团队正在开发一种先进的‘基因编辑器’,这是用来阻止‘大灭绝时代’到来计划的一部分吗?”

“我们确实跟日内瓦大学在合作开发一种新型‘基因编辑器’,这是公司的战略决策,意义不止于此,具体不能透漏太多。”

“矢田先生,您上午演讲中提到的“大灭绝时代”是指海洋生物大灭绝,还是包括我们人类?”

晚上六点,翁少凡回到市南区的家中。

回顾历史,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

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发布了一份有关海洋环境现状的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国际社会和一些国家在制止海洋污染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这一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到现在,人类已经在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面努力了50多年,不管是排污问责与罚款,还是海洋污染物回收处理,还是使用快速降解新型塑料,或者更加环保的塑料替代品。

“肯定包括我们,而且人类不是最后一个灭绝的物种。”

“那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恶化,对人类后代灭绝性的冲击,您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办法阻止‘大灭绝时代’的到来?”

“我的依据很简单,海洋生物种类的加速消亡,将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海洋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一旦地球生态系统出问题,人类就没有生存繁衍的条件了。办法是有的,但不一定保证万无一失。”

21世纪初期人类产生的一次性薄膜塑料袋造成的影响尤其严重。

报告指出,塑料制品、特别是塑料袋和聚酯瓶是最为常见的海洋垃圾,这些塑料垃圾慢慢地变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被海洋生物所吞食,其有毒成份在有机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不仅威胁到这些生物本身,也会随之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等生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因此,很多国家和组织正在往多个方向努力,其中有一项就是“微生物降解技术”。

今年3月份,我们中国海洋研究院下属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已经培养出几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细菌。最早我们从PET的塑料瓶回收工厂中发现了一种细菌,能将PET进行水解,合成自己所需的物质,我们称其为“嗜塑菌”。

但是,塑料——这种诞生于1866年的物品,它自然降解需要2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至今还漂浮在海洋中,还埋藏在土壤里。

关于海洋污染问题,早在2049年1月,我在达沃斯与“世界海洋保护者联盟会”创始人矢田一郎先生有过一段对话,有几句我想分享给大家:

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污染物还在继续威胁着全世界人的安全与健康,也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对海洋设施造成破坏,并且也令全球各地的沿海地区自然风貌受到侵蚀。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