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越之生而为神》
穿越之生而为神

61集体的雏形

第二日开始装车山货时,墨萱才知道自己错怪了罗稻言,而且错得非常离谱,他不是存心报复,而是脑子里根本就缺根筋。

罗稻言看了墨萱开的山货单子,又和昨日一样,细细核验、过秤、登记、发货,每一步都做得无比认真。但凡山货品相不好,或者有虫眼之类,都被他细心的挑出来放在一边,确保出库货物绝对是一等一的货品。

墨萱看在眼里急得要死,已经多次表示无需那么仔细,原本就不是什么值钱山货,装车主要是图个意头,就算真有缺漏,或者品相不好的情况,自己不在意的。

然后老村长叫来各组带头人,孙书敏按照墨萱的思路,把分配章程细细说了一遍,大家都没异议后,这才在大槐树下张了榜。

张榜那日整个青峰村都轰动了,祖祖辈辈都是往上交钱、交粮、交山货,哪里遇见过往下发东西的好事。虽然那张草纸榜文比不得官家红榜喜庆,也没有朱红印章之类,甚至有些乡亲根本不认得自己名字,但他们还是热烈的讨论着,成了青峰村最火热的八卦。

伍家马车到村里是张榜后的第三天,马车进村后直接停在村长家门口,虽然并没有敲锣打鼓,但乡亲们见那车马并不在大槐树下停留,就知道这并非行商,而是布匹之类到了。

装车从大清早一直弄到中午,才算交割两清,车队人马只好又在高老板的客栈吃了午饭,这才施施然上路。

高老板于是又赚一笔意外之财,越发觉得孙书敏对他恩宠有加,而自己也一定要上道才行,所以下午便叫婆娘又送了一罐蜂蜜过去。

高家婆娘日日送蜂蜜,反倒弄得孙书敏莫名其妙,心里暗自腹诽这醉酒哪有醉这么多日的,莫非自己真的醉得脱了形?他哪知道,高老板投桃报李的心思,这是小生意人精明的地方。

按墨萱的章程分东西,果然很顺利,大家心服口服,孙书敏越发觉得人才重要。瞧见高家婆娘送来的蜂蜜放在桌上,琢磨着墨萱帮了自己大忙,自觉也应该送点东西给对方才对,但又不知送什么好,更不知墨萱有没有什么忌讳,于是问姚驰宇。

姚驰宇自觉心知肚明师傅的意图,何况而今又不差钱,顿时将香囊、手绢乃至金银首饰一众物品推荐了一番,但怎么看都是定情信物之类。

孙书敏知道他会错了意,解释了两遍,姚驰宇嘴上唯唯诺诺,说完全明白师傅只是单纯的拜谢之意,但眼神里写满了对孙书敏欲盖弥彰的不屑,看着孙书敏犹如看着偷情一事东窗事发,急于开脱的奸夫。

孙书敏眼看这事儿越描越黑,终于败下阵来,只能将回赠礼物一事暂且搁置。

不过这事儿没在孙书敏心里搁太久便彻底忘了,毕竟农具回来后,鱼塘开挖进度便快了起来,他更多时候是和老村长在工地上呆着。表层浮土碎石很快刨开,露出下面大块大块的岩石,这是大家都没想到的,不过买来的镐便有了用武之地。

第一批布料已经分发,大家干劲很足,也越发觉得村里的孙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等到有巧手的媳妇儿不几日把领来的布匹剪裁停当,将自家娃娃捯饬起来满村跑的时候,村民们对集体的议论就更多了。

这样的议论孙书敏听在心里很高兴,虽然粮还没交,鱼塘也没凿好,但分发布料算是来到这世上干成的第一件事儿,而且是关系全村乡亲的大事儿。在这种议论中,一直坚持不肯加入集体的那几家终于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罗稻言的花名册里。

甚至之前一直差自家婆娘学刺绣,却又不肯登记姓名的高老板,也将自己的名字报给了罗稻言。

就连老村长也是第一次知道高老板的名字叫高得宝,而连罗稻言这种不苟言笑的人,在背地里都偷偷和孙书敏说,他的名字实在是起得太吉庆了。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青峰村的集体终于开始显出了它的雏形。而今孙书敏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人家叫他孙先生的声音,只不过那声音中包含了更多真心实意的尊敬。

彼时村里讨论工时榜的热情还未散去,见了马车又掀起一轮八卦热潮,时间衔接十分微妙,让孙书敏长出了一口气。

墨萱见孙书敏在物资分发一事上都依了自己的意思,又见到乡亲们热情高涨,心里也很高兴,便亲自到老村长家安排伍家伙计卸货,同时也好顺便看看这段时间村里山货收成,选了几样稍微值钱些的只等卸货完毕就好装车。

他心思活唤,前思后想却咂摸出点其他的味道。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婆娘去学了刺绣,所以自家也被当做半个集体人了,而他的表现又正合孙书敏的心意,所以授意罗稻言有意拖延时间,顺带关照自家客栈生意。

如此一想,高老板越发觉得合理,也不出声,只管闷声发大财。

若不是这次孙书敏拿出的东西已经跨过了那个门槛,而且还能印证一些让师傅疑惑的事情,他们伍家是绝对不可能接这种生意的。否则说出去,都会被同行笑话,就像富商巨贾忽然和乞丐做起了生意。

接下来几日却苦了罗稻言,他要先把所有工时全部统计出来,又按照青、壮、老、妇、孺五类等级划分,加加减减再核验、誊正,草稿纸用了一大摞。

按孙书敏的意思,货物应由墨萱和老村长交割,毕竟东西都存在村长家,他算是库管,物资入库、出库自然应该是他操持。

但老村长觉得墨萱是个姑娘,他不方便交涉,又觉得孙书敏和墨萱有些暧昧情愫,便想将这事儿推回给孙书敏,由得两个年轻人去商量。

起因是罗稻言认死理。每一匹布,每一包扣子,每一卷丝线,每一袋棉花他都要认真验货,所以进度奇慢无比。三车货物拆开、检查、清点、收货、登记所有功夫都要做足,如此一来单单货物入库便用了三个时辰,从不到中午,一直搞到晚饭时分。墨萱以为罗稻言因他父亲的缘故有意刁难伍家,和伙计交代几句,索性一甩手回客栈了。

结果现在被罗稻言如此一板一眼的折腾,时间全耽误了不说,而且还吱声不得。买家验货天经地义,这是规矩,全天下的生意人也没有不让人验货的道理,更何况他们东海伍家,越发得让人家核验,否则岂不是店大欺客?这同样也关系到他们的招牌问题。

所以最后伍家车马不得不在高老板的客栈住上一宿,外加饭钱之类,让高老板发了点意外之财。

高老板是明白人,原本心思和墨萱如出一辙,以为那些车马打个转身就走,哪知清点三车货物竟然一直拖到晚饭时候。

一来,他是统计,所有物资账目都在他手中。二来,罗稻言不苟言笑,认死理,断无贪墨之虞,大家都能放心。

不想到了交割的时候,这安排还是出了问题。

但罗稻言依然坚持原则,坚决做好每一道工序,保证出库的东西绝对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乡亲们的信任,老村长的嘱咐和孙先生的名声,所以墨萱在不在意无所谓,但他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

这事儿闹得墨萱抓狂,白眼翻了无数,全天底下哪里去找如此死脑筋,居然打死不肯占人便宜,到最后索性又一甩手回了客栈,眼不见心不烦。

按她想法,这三车东西的价钱对伍家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单单东海伍家的招牌就不知要比这几车货物贵重多少,所以断然不会在这点布匹、纽扣、棉花上做手脚,即便真有缺漏损坏,赔付就好。

所以这当儿应该赶紧卸下货物,再随便装上些山货出发才是正经,那样的话车队当日便能回到高阳城,要知道伍家的时间可比这三车货物贵重多了。

孙书敏始终觉得村里东西,统统由他经手不太妥当,到时候难免有闲言碎语,最终定下由罗稻言交割。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