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未来生存大宗师》
未来生存大宗师

第30章龙神虎韵

大家点着头,继续听讲。

刘大块随后解释:“佐证这一图腾合并过程,是黄帝时期的'釜山合符'事件。这一说法见于《史记·五帝本纪》。”

刘大块曰道:“所谓合符,就是由夏氏这一支的代表后人黄帝,确立了军事和政治上的统一后,合并图腾。”

为此,刘大块曾多方对照资料,包括让小石头协助完善自己的讲演稿。

如此折腾来去,刘大块也上台秀了一把。

还别说,刘大块虽然日常表现得憨憨,且厚厚。

只听得刘大块再次道:“合并各部落的图腾,创而为'龙'形。”

刘大块再次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龙”字后,说道:“这便是今天我们自称华夏后裔、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由来。”

谈到这里,刘大块问道:“谁知道为什么后世会有大量的龙凤合用图案?”

在后世,龙凤合用很常见。

特别是在婚庆的场合,尤为显眼,这已经是演变为一种风俗了。

大家对这个图案熟归熟,但对于其由来却是有些模糊。

因此小石头催促着刘大块,道:“赶紧讲!别卖关子。”

刘大块看了看小石头这个二哈,心说你终于也落我手里了。

那什么,一报还一报呗!

其他人则见刘大块问道:“不学无术!师有问,弟子该怎么答?唵!”

小石头的现世报来得好快!

回答不上来的他,此刻只能悻悻然。这完全就是之前,他为难刘大块的翻版。

此刻大家见到刘大块,一个反手给了小石头。都暗暗发笑,均想起了小石头曾经为难刘大块时的场景。

也就是刘大块,高高的举起,轻轻地放下。

见小石头接不了,也不接招后。

刘大块解释到:“龙凤合用的风俗,其实是根据我们的历史发展而来的。”

“大家有没有记住前面我讲过,商氏以凤作为图腾?”刘大块见众人疑惑,于是问道。

大家一回顾,果然。

见得众人点头,刘大块进一步讲解道:“龙凤合用中的凤,就是商氏的图腾。为什么这个图腾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而其他都被黄帝化而用之了呢?”

“其能保留的原因,是夏、商两氏,曾在漫长久远的历史中,无数次的联姻。”

哦哦哦!

原来如此!

因为双方对等的联姻,所以商氏自身的原生图腾,并没有被黄帝更改。在众人反应过来,听懂的时候。

刘大块再道:“后人们以龙凤呈祥,寓意喜庆。是因为双方联姻,实实在在的属于两大氏族部落的喜事。所以后人取这类事件,用作替代喜庆之意。”

可惜!

现代的华夏后裔、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大部分人不想要老祖宗的老祖宗,给予后世子孙的祝福。

他们改而用野人们的婚礼模式,美其名曰潮流,且认为这很时尚。

算了,还是不要就此发表意见了!

傻逼年年有,哪年都一样!

刘大块所讲的,还不仅仅是远古部落时期的真实历史。这里还有一个极美的故事,作为插曲,寓意极好。

先秦时期,秦穆公有女,是名弄玉。

姿容绝世,仪态无双。

自幼有音乐天分,及至及笄。

穆公欲婚配之,然弄玉持宠而争。

自定非同类者,不择为偶。

穆公无奈,因爱而由之。

某夜弄玉游园,正顾影自怜。

忽听一阵萧声传来,其音甚妙,久久不绝。

弄玉听闻后,心有所感,当即取萧与之合奏,随拍相协。

此后,弄玉与穆公言曰:“今有妙音,合之相协,此定吾之佳偶也。”

弄玉指明方向,穆公遂遣人访之。

使者于华山中,觅得隐士萧史。

及至穆公召见,果如其女所言。

其人通音律,善吹箫,于华山隐居。

其貌风神俊朗,端端一表人才。

穆公由是甚喜,当即招其为婿,与弄玉完婚。

列位!

你们以为这就完啦?

错!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

萧史与弄玉完婚后,感情和谐,逐渐圆满。

某天,夫妇心有灵犀。

各自取萧合奏,遂引龙凤从天而降。

起舞弄影,随乐翩翩。

见之者无不迷醉,众人皆痴,尽兴将返时。

当即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双双升空而去,自此渺然无踪。

后人查其史册典籍,曰:此乃双修升仙者,第一例是也!

情之圆满,亦能升天。

绝非后来者卢照邻曾曰:“愿做鸳鸯不羡仙”二舍其一之遗憾。

鱼与熊掌,萧史弄玉皆已得矣。

人生婚姻之大圆满,曾有龙凤前来呈祥。

呈祥之态,方又化作图形,寓意满满。

刘大块把插曲,用文言叙事。

只听得一干人等,如痴如醉,恨不能化身以代。

遗憾之余,小桃桃甚至调侃咪咪宋,说她就是弄玉再生。

可惜!萧史没来,她只能配了个二愣子、假正经。

讲完愈笑。

众人拾了个便宜,欢乐了一场。

刘大块谈过了龙,兼谈了凤。

清了清嗓子,又道:“华夏史上的图形,除龙凤之外。还有虎也极为值得一叙。”

嗯!嗯?

听见刘大块还有,大家又兴奋了,都鼓励刘大块好好吹,争取再把大家吹嗨皮一回!

刘大块顾不上搭理这伙逗逼。

只专心的说道:“先秦时期有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至汉代时,弱化了朱雀玄武,加强了龙虎的内涵。”

四神之后退出主流文化,转而被道家以及道教,化为自己的文化符号之一,也是在这一时期。

“龙被君主视作私有,乃是因汉高祖刘邦。史载高祖其母,梦中与龙交,生下刘邦。待其斩命中白蛇,君王之运方始加身。”

这是刘大块的又一个故事的开头。

嗬嗬!

又是一出好戏!

刘大块刚交待了个开头,话头一转,就谈起了虎。

“汉代的虎,有别于先秦虎的凶暴,更有别于后代虎的驯顺。线条造型流畅,图形大方舒展。汉代族群民众之心理对于虎,既写形又写意。”

的确如此!

后世的虎,即便姿态依旧凶暴,但内里的精气神,已大为不同。

国画审美,审其神韵,内行人一见便知。

这是小石头曾谈到过的。

因此众人点头的同时,不敢分心听故事。

“汉代虎,审美风尚中。体现出一股遮掩不住的雄浑苍劲、蓬勃向上之气。”刘大块侃侃着继续道:“这也是汉代整个族群人类的精气神映照。心中没有那股子力量与胸怀,哪里生成的了这样的虎。”

刘大块分别归纳了汉代虎的造型、图形内涵。

然后指着郑晶说道:“就像之前假正经谈起的,没有那股子凶残。谈什么都是假的。汉代以后,也就唐朝的族群民众还像个汉子!汉子啊!汉人的儿子!居然在唐朝之后,那股子精气神全不见了。”

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本来在明代有机会恢复的,可惜!

刘大块讲到这里,一脸的惋惜遗憾,引得众人心有戚戚。

当明代的腐儒们误读儒家心后,一个时代中所谓的御君如狗的精英们,硬生生为这个民族动了阉割手术。

所以,对照汉代虎。

再看看后世之虎,即便造型上更完善,那又如何?

还不是被当作豢养的大猫而已。

稀奇么?

大家来不及点头认同。

在众人忙不迭的记录中,刘大块又讲道:“汉代对虎是极为喜爱的。从诸多的名词称谓之中,可见其心态。例如:虎臣、虎士、虎校、虎牙、虎威、虎贲等称号。汉代大量使用这样冠以虎字的称谓,就是有力的佐证。”

只要不是汉代历史盲,就都会有印象,汉代的武士,是多么希望化身为虎,守卫咱们整个民族。

“如果说汉代对于虎着重于写意写韵,那在龙身上就是着重于写精写神了。”

这是刘大块准备再折返,谈龙的接续话语。

“塑形一个民族内涵,华夏自汉代开始。”

刘大块刚说完,就让大家记录。因为,知识点又来了。

“汉代之前,黄帝合符虽也能算,但是赋予的内涵不够丰满。汉代之后,对龙虎图形任何一次的修正,都是在汉代精神尸体上动刀。”

大家听见刘大块讲得如此尖刻,心中有些不适应。

没来得及说什么呢,只听得刘大块又道:“龙虎图形最终改来改去。龙被改回成了一条蛇,虽然依旧是龙的摸样。虎被改回成了一只猫,虽然依旧还是老虎摸样。”

是啊!

甭管外形怎么变化,就看神韵呗!

还能鱼目混了珠去?

“我们曾经胸中充满了英姿勃发、矫健灵动、威猛扬厉的精气神。为何再也找寻不回来了?即便不论族群民众,但哪怕就是论器物造型,绘画以及其他,不也同样。为何再也找寻不回来了?”

刘大块说完自己的追问,歇了口气,喝了喝水。

见大家跟随自己的话,沉重了起来。

“在汉代,龙成了最高权力与最高权力者的象征。汉代有两大类龙的造型,一种为蛇体龙;一种为兽体龙。”

刘大块分别在小白板上写下了关键词后,又道:“值得玩味的是,两汉之初、中时期,兽体龙造型占据了主流。东汉末到魏晋时期,蛇体龙又重新占据主流,之后再未更改。”

这一部分的资料,是小石头为刘大块补充完善的部分。

“当虎作为龙的一个匹配对象时,也应考虑虎同样具有权威寓意。”

这是对的。

“特别是在汉代,至今依旧有诸多的升仙故事。以及仙的愿景传说流传下来,往往伴随这些传说的。是大量的出土文物以及壁画,那里面存在着大量的龙虎造型,包括龙虎交汇的图形。”

刘大块开始阐述龙虎图形之间的关系,曰道:“因而,当壁画中的龙虎交汇图形。尤其当汉墓中龙虎组合中间还有玉璧、鼎之类象征王权的器物时,这种图像组合可能在礼制上象征墓主人的威严。”

这是刘大块基于考古资料以及部分考古学者,所做出结论的引用性阐述。

“由政治权势引申出世俗利益的涵义。承载了生人希望亡者,在死后世界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想象。”

刘大块此时所讲,已经从世俗社会涉及到精神世界的范畴了。

“1988年出土的南阳卧龙区麒麟岗汉墓墓室顶部的天象画像石。极具代表性。图像中心位置刻有一位头戴三叉冠、广袖宽袍的主神。端坐在中,气质雍容威严。据考证一致认定,这个主神是:太一神,也可称之为东皇太一。”

汉代沿用先秦及之前大量仙神,也有那个时代创生出来的新的仙神。

许多心怀升仙愿景贵族们,用作为装点自己的墓穴。他们想象着自己在人世间之后的世界,期望中新世界的样子,就是他们描绘出来的样子。

“太一神的上下左右,分别刻有朱雀、玄武、白虎和青龙。或羽翼飘飞、凌空轻盈,或腾云驾雾、怒吼奔跃。最左端刻一人首蛇躯、手持日轮的日神,旁有北斗七星;最右端则刻人首蛇躯、手持月轮的月神,旁为南斗六星。画面背景弥漫着流畅变幻的云气纹,神人、神兽造型生动,共同营造出一个仙气飘然的神仙空间。”

这是极其难得文物资料,刘大块专门查找之后为大家讲解。

“龙虎图像组合,不仅抚慰着汉代人。抚慰关于死后灵魂所处与所归的恐惧与不安;而且更因其造型独特、想象雄奇。寓意丰富又不乏浪漫色彩的特点,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坐标之一。”

讲到这里时,刘大块专门敲了敲小白板道:“大家记住了啊!龙虎图形都是我们民族主流图腾,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辅助图腾,例如之前谈起的凤和四神中的玄武以及朱雀。”

“凤在后世的王朝时代里,被不讲究的后人们,往往以凤凰图形用在不同场合。其实凤凰分别指的是图腾中的雄与雌,凤乃雄,凰为雌。”

刘大块于是吐槽道:“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以为凤凰配神龙,是描绘王朝时代中的至尊男女寓意最好的图形。”

“真正的龙凤图形合用,绝对没有凤鸟,图形中的龙凤之凤,其实是凰鸟。”

但现代来较真这个图形的细节,真的较真不清楚了。

因为龙凤组合称谓,大家都习惯了。现代人即便再有文化的人,也并不会称其为龙凰组合,所以刘大块话锋一转。

曰道:“此类图像经受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与拣练,流传至今,感召着一代代华夏民族的后人。沉淀为我们民族基因,沉淀为共同的情感记忆与精神图腾。”

是啊!

由物质干涉精神,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反过来,当上述行为完成后,精神世界同样干涉了物质世界。

“先辈的‘乘龙升仙’这一观念能在两汉之间风靡。从帝王到平民都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长到什么地步呢?

刘大块补充道:“从六、七千年以前对鬼神、大自然崇拜;到战国时期神仙思想的兴起;再到秦汉时期追求长生不老的升仙思想,都是对活人和死人最好的精神寄托。大家算算,这个时间阶段,总共有多久?”

“先人们思想的变化,导致的向往神仙世界,期待长生不死,从而表现在汉代墓葬文物和壁画的内容呈现中。”

刘大块知道,这是郑晶吃的最透彻的部分。对精神世界的认知,大家都在从郑晶那里汲取一切。今天拿了出来作为讲解内容,是对汉代那个久远历史的崇拜。

这一课,今天最应该补上。

因为,有人忘记了,是因为他们自己被混血了。有人不知道,是因为他们的父辈忘记了。有人不在理解,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生涯里,没有这一方面的传授。

刘大块见大家思绪开始发散,赶紧接着往下讲。

“关于龙被作为升仙后的想象时,有三种构图:一为御龙上天,俗称骑龙飞升。二为龙拉车,仙人出游的交通工具。三为龙虎座,曾经有一幅图的内容,西王母和东王公乘坐的就是龙虎座出行。”

这也是出土的两汉墓穴里面,发掘出的两汉贵族们最最明显,三种对于龙的想象造型图案。

“关于三种龙在升仙后的想象,感兴趣的自己去查阅,这里不再做新的解读。”

刘大块见众人欲问自己,赶紧开口拒绝。随后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大家恐怕还等他做饭呢。要是他不去做,下面的这群估计得饿肚子。

唉!

一群猪!

唯有他是人!哪怕只是个猪倌!

刘大块得意的暗咒下面听讲得诸位后,顿觉自己心灵有了瑕疵,真是自愧对不住大家伙。赶紧自觉的收敛思绪,省得自己再犯嗔戒。

面上丝毫不显的刘大块,随即道:“自汉代起。龙的这一政治含义,一直延续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束。并在之后的王朝中被不断巩固并唯一化,‘真龙天子’是王权的一个共识性象征。”

嗯,这就是我们整个华夏自古以来,王朝历史中的图腾文化的部分演化过程。

历史的曾经,在文化上的创新思维方面,比现代社会多姿多彩得多得多。

但刘大块却坦言,他看不懂现世!

“荒唐的是,如今的短视频里,居然有成年壮汉,干不过一只草食动物,羊!视频里,壮汉被羊顶的满地打滚,旁边摄影的人一边拍,一边乐,真是盛世啊!终日以此为乐,可不就是盛世吗?”

刘大块加重语气,做了个结语:“窃民族精神为己有又能如何?到头来,还不是变回了一条虫。即便如此,后世还有人舔着脸,说自己是天皇贵胄子孙。舔着脸说自己祖宗是这旗那旗,彷佛如此,就能与众不同。也确实有所不同,因为话刚出口,就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说完自己不忿的吐槽后,刘大块把音乐一关,下楼做饭去了。

但在讲台上,照样挥洒自如,侃侃而谈。

当背景《lnto the dark》jesse ok作品集音乐响起时,刘大块开讲了。

“所以,当氏族部落时代进入黄帝时期后,终于由黄帝完成了大一统。随后,被兼并的氏族部落,留下来合并在新图腾上的痕迹有:鹰的爪、鹿的角、马的身体、猪的咀、鱼的鳞等。”

哦哦哦,这个解释很合理。

嗯!

刘大块蹭了好几个人的课,到现在,也该轮到他进行一次主讲了。

“世本无龙,因夏而生。”

众人一听,顿时刮目倾耳。

刘大块道:“远古部落,商氏以凤为图腾,夏则以蛇为图腾。”

重点需要记录。

“那时候的部落图腾,我们可以判断出。'鹰'、'鹿'、'马'、'猪'、'鱼'等氏族。”

刘大块进一步的叙述了部落,随后又道。

因为刘大块居然吹的这么牛!

一上来就要谈华夏图腾,“龙”的起始由来。

嗯呢!

没人擅自打断刘大块。

刘大块写下了图腾二字后,指着图腾。

曰道:“在氏族部落时代,部落间也常摩擦。为争夺资源,强弱兼并,联姻不绝。”

为何?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