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庶途》
庶途

第38章禅堂密会三

可以说每年登州各行各业,都欠缺大量的劳动力。

从这点上来看,自月国迁来的五万人口,无疑是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

“五万人可以迁入。”

按照他的思路朝下捋,其内容无非是在告诉景帝,想要把这些月国弃民转化成景国子民,必先要怀其柔,通其血脉。只等数十载、一两代人过去,这些人的后代,便自然而然的会变成了穿景人衣,说景国话的土著居民,到那时,也再无人会站出来议论这些人的出身来历。

总体来说,这其实对景朝来讲是件好事。

因为除却之前的那五万万贯的进献外,迁徙过来的民众人口,也可以使当地获得更大的税基。特别是在登州一代,因为毗邻沿海,邻靠边陲,地广人稀,可以说随便在当地寻一空处,都可以轻松安置的下那些从月国迁来的五万人口。

这是考验。

黄九州高呼过‘圣人英明’并叩拜后,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景帝的限制。

“对了。”

景帝忽然转头看了眼宋濂,面露尴尬:

“前些日益阳水患时,朕不是从黄先生的同文书院里借走了几位学子吗?

全赖他们几个,这次不仅水患得到妥善治理,还帮朕揪出了不少朝廷里藏着的蛀虫,朕想选几个出来,塞到六部里先历练历练……”

景帝话都还没说完,便看见宋濂的那张脸肉眼可见的黑了下来。

“陛下!”

宋濂的确怒了。

他明明就在盏茶功夫之前,才刚刚提醒过景帝不要总是私用同文书院学生,可眨眼功夫过去,如今景帝竟然当着他的面说要把人塞进六部里历练。

这不是明摆着打他这张老脸吗?

“六部官吏,国朝千秋根本,岂能不经考核,随意纳异族入其内?!倘若如此,陛下置科举何在?置百官何在?!请恕老臣万不能同意!”

“啧……”

景帝莫名感觉一阵不爽。

这老头,怎么还跟以前时一个样,总是什么事都喜欢扯到江山社稷上。

放着同文书院那么多优秀人才不能纳为己用,景帝属实觉得有些遗憾。

可转念想,宋濂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纵观景朝建国以来,的确没有过异族人入朝为官的先例。

为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得不防!

“那些大月学子,的确不适合进入景国官场……”

黄九州适时地站了出来,开口解围:

“在下感念圣人恩宠,但这些人都是在下日后要送回大月为官的,若是进入圣景的政治圈,对他们来说的确不是件好事……不过若是圣人有意,不妨抽时间来我书院里,每年院中也会举行各项考试,届时圣人可从中择优选人,未尝不是解决之道。”

看得出来,黄九州的提议让景帝颇为心动,就连宋濂也好奇,黄九州的同文书院有何名堂,能屡屡教出那些实用性极强的干吏。

“不知这考试的题目,都是些什么?”

“千奇百怪吧。”

黄九州摊了摊手:“宋太傅其实有所不知,哪怕是身为山长的我,也不敢说精通书院里所有学科的知识。有些学科,甚至连我都是一知半解……不过,容纳百川方为海,我很喜欢书院里每次有新的学科诞生的感觉。”

黄九州的这番言论引得宋濂连连点头认同。

所谓学无涯,术无境。

能在千篇一律的学术环境里,诞生出像同文书院这样一个‘异类’,对景国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特别是在之前因‘五万白油氏迁来景国’一事而翻看悬镜司的卷宗时,宋濂惊讶的发现,同文书院竟然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对景朝的农业、手工业、纺织业、冶铁、乃至是军械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改变贡献。

不过也正因这个缘故,才让宋濂对黄九州在景创办同文学院,并无私为景国改革做贡献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而在另一方面,因登州当地盛产金矿的缘故,国朝其实在当地派驻了大量的军队,有这些军队在,即便那些月国迁来的五万人有个别生出不轨之心,国朝也可以就近派军轻松击溃。

再者,更多的人口,也可以带动起当地的矿业、手工业资源开发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人手不足的困境。

人人皆知苏杭丝绸,却不知登州同样盛产纺织业,‘东绢’更是作为重要的出口外贸品,远销海外诸国。

加之还有其衍生的冶铁,淘金、种植等等等等相关行业,

老实说,尽管地处边陲,但登州物产丰富,矿石资源繁多,在这其中特别是以金、铁矿石为主,每年出产了占比达到了国朝的四成之多,而想要达到如此高的开采量,除却资源的满足外,同样也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加入。

其实综上所述来看,黄九州之前所讲的那些东西并不复杂。

“陛下,黄先生所言不无道理。”

尽管仍对黄九州此人来景多年的行为目的存疑,但上升到国家层面时,宋濂还是选择了恩怨分明的对待问题:

“嗯……”

其次,因为靠海的缘故,登州也是一块极好的产盐地。

无论是官盐的开采,还是私盐的走私,同样也需要大量的人口作为支持。

最后,

所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相信只要安抚政策得当,再在其中修建学堂以教明理,选其贤才入仕途,这些人最终倒也不足为虑。”

多番思虑之后,景帝还是做出了决定,但看着忙跪谢恩的黄九州,他再次出声提出了限制:

“五万月国子民,分三年一十二批迁入,入景后名落户册,立方账,设甲帖,倍赋税,三年为期,位同景民,可进科举。”

景帝沉吟。

关于登州的情况,他这些天也做过一些询问了解。

“国朝有羌、彝、蛮先例在前,这些月国弃民,本质上虽非我汉民,但若能怀柔以对,收服己用,对日后却也是大有裨益。况且五万人虽多,但若是能够按先后划分为不同村寨定居,再派当地官吏进驻其中……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