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抗明》
抗明

第32章莽古尔泰之死

“传我军令,全军出击!勿让两人所部陷入兵力不足之困境。”

袁崇焕当然是知道在正蓝旗中会穿蓝甲,会有这么多侍卫保护的人是谁。

既然正蓝旗的主帅已死,那么正蓝旗还会有什么战斗力呢?

“沈安!打得好!”

赵文朝着沈安大喊一声。

而随着那个清军大官的倒下,在前面猛攻的清军明显出现了迟疑,随后在巨大的钲声之中,清军如同潮水一般退去。

也不用担心这是皇太极的诱兵之计。

至于现在距离自己最近的援军,那就只能是浙军了,虽然一开始遭到正蓝旗猛攻的时候,袁崇焕的心里是很慌的,巴不得浙军一日千里能来救援。

但是现在经过赵文的战术调整之后,明军和清军的战损比达到了一个很夸张的水平。

一般来说,清军驱动三千人进攻,那么在进攻的路上就要付出高达八百人的代价,靠近之后,又要遭受明军京营的三段击,在靠近明军能阵地之前又要付出五百人的伤亡。

还没有摸到明军就已经快伤亡近一半的兵丁,就算这些都是披甲人,是用来消耗明军火力的辅兵。

进攻方的心理压力也会很大。

而摸到阵地之后,同他们肉搏的也不是一开始的用火器的京营,而是关宁军,他们有着更好的装备,更多的人数。

清军自然占不到便宜。

就算一日数战,身后有着督战队严厉督战,清军也没能突破明军的阵地。

清军造成伤亡的主要阶段是肉搏阶段,而明军造成伤亡的主要阶段是火力阶段。

赵文想办法增加了明军的火力阶段的输出和增加了火力面积。

清军的伤亡自然远高于明军。

而现在正蓝旗主将已死,在明军的勇猛冲锋之下,清军自然是迅速溃败。

于得水不知道从哪抢了一匹马,和张克武冲锋在最前,在山里这几天,于得水管赵文要了两百匹军马,一直鼓捣着自己的骑兵。

这下总算是能拿出来看看,虽然于得水擅自改变了编制,但是赵文并不阻止,反而鼓励默许了他的行为。

为了日后建立一支完整的军队,赵文就必须有各个兵种的指挥经验。

在战争之中学习战争,这当然是最好的方式。

赵文并没有跟着于得水他们一同冲锋,他仔细观察着关宁军和京营的差距。

关宁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总是能在小战场中达到以多打一的优势局面,一个大汉打一个大喊也许打不过,但是三四个大汉打一个大汉,那一定是有着优势的。

反观自己带出来的京营,再冲锋之中往往配合混乱,完全是靠着自己的一腔气血在打仗。

感觉上来了,自然砍杀得勇猛,但是若是遇到强敌,或者这股气血用完,那么自然而然士气就会衰落下去。

而且混乱的配合不仅没有做到有效杀伤清军,反而会妨碍到周围的关宁军友军清理清军。

赵文自然是有些失望,检验军队战斗力最有效的好办法,当然是看他的杀伤比例和自己的战损比例。

京营的战斗力肯定是达不到赵文心里的标准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赵文汲取经验,强军必须从鲜血之中磨砺而出。

而赵文在这一支自己带出来的部队身上已经看到了强军的影子,虽然现在还尚为稚嫩,但是赵文坚信,以后一定有一天,自己的队伍能成为让敌人闻之而胆颤的强军。

正蓝旗在明军的冲锋之下迅速崩溃,没有了莽古尔泰的指挥调度,正蓝旗的高层指挥官也是死的死伤的伤,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

祖大寿一路冲到了正蓝旗的大营之中,看中一间满意的营帐,一把火通通烧光。

关宁军的军纪比不上戚家军,但是在粮饷充足,朝廷尚有余威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多差。

也只不过是在敌人的大营里纵火取乐罢了。

经此一役,正蓝旗算是废了,袁崇焕很满意这一次的战果。

从防守到进攻,明军总共的击杀达到了一万八千余人,自身伤亡两千余人。

击杀正蓝旗旗主,努尔哈赤的三儿子,莽古尔泰,尸体已经被抓到的正蓝旗协领辨认出来。

缴获了军资无数,正蓝旗的军旗一柄。

俘虏正蓝旗八千人,参领以上军官达到了一百三十二人。

这可真是一场鼓舞人心的大胜!

披甲人连甲都不敢继续穿,生怕身上的甲胄会让自己逃跑的速度变慢,变成明军刀下的亡魂。

“祖总兵,反击的时候到了,冲吧!”

想到这里,祖大寿对于赵文的观感不由得再次上升。

而赵文也没有忘记通知最高指挥官袁崇焕,清军有个身穿蓝甲的大官被一炮给打死了,现在他和祖总兵官正在追击残敌。

骑兵手里的三眼铳被打光了铅弹之后,被当成了沉重的锤子,扔向了清军。

这发巨大的铅弹在击中莽古尔泰之后,又在后面跳动几下,砸死砸伤了不少人。

赵文找到了祖大寿,找袁崇焕已经来不及了,现在必须抓住战机,最好是能够抢到那个清军大官的尸体。

祖大寿征战多年,什么样的仗该打,什么样的仗不该打他心里其实门清。

反正交好赵文,对于祖家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坏的主意。

一开始冲的最狠的清军披甲人,现在成为了关宁军骑兵此刻的泄愤对象。

关宁军骑兵下山砍杀清兵如同砍瓜切菜,祖大寿左劈右砍数里,竟无一人是敌,祖总兵官真是连呼爽快。

自从李成梁死后,他再也没有打过这么爽的仗了。

赵文这小子是个有本事的,这次京师保卫战过后,面圣是肯定的,而赵文搞不好也能获得圣上的赏识。

况且现在朝中的风向标,似乎有了些新的变化。

那么明军的任务就非常清晰明了,当然是赶紧主动出击,击破正蓝旗。

至于皇太极的所带领的八旗主力,足足三天了都没有来到西郊山下,那就说明必然是带领主力去到了别的地方。

于是祖大寿同意了主动出击的请求。

关宁军收起来的刀是时候再次拔出来了,借助地势,骑兵下山的速度相当之快,数千骑兵这几天被压着打的烦闷情绪在此刻被一扫而空。

现在要是都不抓住机会痛打正蓝旗这落水狗,那么自己的战后的军功赏银势必会减少,而且祖大寿也看出来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