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421集

据《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和《大中华山西省地理志》记载:”有巢氏诞生石楼山。”

以下古今文献都有关于有巢氏的详细记载:《中国经济史辞典》《大学历史词典》《中国历代科技人物录》《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中华文化习俗辞典·文化习俗》《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中国历史辞典·第二册》《中华文化辞典》《中外历史人物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宗教大辞典》《掌故大辞典》《古汉语实用词典》《老庄词典》《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帝王大全》《中国神话人物辞典》《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辞典》《古汉语常用词词典》《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中国民间文艺辞典》《古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宗教词典》《历代工艺名家》《中华百科要览》等。

文献记载

明代罗颀所著《物原》记载:教民巢居----”有巢始为巢穴。”(《物原·室原第十二》)。教民食果----”太古茹毛而饮血,有巢始教民食果。”(《物原·食原第十》)。教民衣皮----”有巢始衣皮。”(《物原·衣原第十一》)。教民土葬----”几蘧蒿舁而风化,有巢始以累里掩之,燧人积薪以葬。”(《物原·葬原第十六》)。有巢氏衣、食、住、葬等具有创造意义的科学发明和革新创造,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以上在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中也有同样记载。

有巢氏的业绩功德重大创新发明:构木为巢--编槿为庐--建筑房屋。源于古今诸多史书记载。如:《史记》《后汉书》《太平御览》《路史》等;葺萑而扉----制造门扉,源于古今诸多文史记载如:《春秋纬命历序》《说文》《左传》等;溟涂茨翳----修葺装饰,源于古今文史记载。如:《庄子·让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韩非子·五蠢》等。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禽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名号由来

辞海注释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时代,他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巢居的情况。”

《www.youxs.org》在谈到房屋的发明时说:”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蝱,.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鲁迅曾取用过这种简称,其《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云:”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

2011年08月29日光明日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在东方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以黄帝为代表的华夏部落集团统一中华,继承了有巢氏、女娲氏和燧人氏的早期文化元素,形成中华文化的源泉。”

号大巢氏

《始学篇》记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清代学者梁履绳考说:”古有两有巢氏,一在人皇后、燧人前,亦谓之大巢氏,治石楼山,在位三百年……一在昊英之后,《六韬》《世纪》所叙者是也。”其兄梁玉绳认为:”后之有巢必上世有巢之裔,迁徙异处,降居诸侯,为太吴臣,似不得分为二氏。其末代以任乱臣擅国亡。”(《〈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徐旭生在其历史专著中,直接以这种简称命题,其曰《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历史学家尚秉和所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其卷一亦以《有巢燧人时社会状况》为标题。

《汉语大词典》解:”巢,有巢氏的省称。www.youxs.org,鲍照《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巢风寂寥,羲埃绵邈。”;《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渺峰放歌》云:”叟童鸡犬寂无喧,别有天地疑巢轩。世人不信桃源记,谁知此是真桃源。”按:作者明代黄周星。”巢轩”指中华民族两个功德显赫的祖先--有巢氏、轩辕氏(黄帝)。这里以”巢轩”代指远古之世。

《汉语大词典》注解”巢”释为尧时的高士巢父;《大辞典》解:”巢燧:指古代的燧人氏和有巢氏。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巢燧之前,寂寥无纪;书契而后,焕炳可观。”;”《先秦史》云:”吾国开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中国民族史》云:”巢、燧、羲、农,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事迹较可凭信者,必在距今五千年前后也。”

《中国远古和原始社会的传说及近代考古学的发现》说:”有巢氏,又名大巢氏,因教民巢居而得号。”

《通鉴外纪》称为”大巢氏。其卷一云:”上古穴居,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教之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食草木实,号大巢氏。”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始学篇》云:”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文献记载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