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422集

”有巢氏”是后世给”发明巢居”的人的追赠。《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按:上列文字摘自《韩非子》。《太平御览》”有巢氏”引此文,略见异同。”禽兽众”作”禽兽多”,”虫蛇”作”蛇虺”,”民悦之”作”人悦之”。

唐著名诗人陆龟蒙歌颂说:”词云太古万万古,民性甚野无风期。夜栖止与禽兽杂,独自构架纵横枝。因而称曰有巢氏,民共敬贵如君师。”;李白《笑歌行》诗日:”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这里”巢”指有巢氏后裔巢父,尧时高士,以巢居闻名。

文化学者林河:”在燧人氏之前,人类都是无名的,所谓有巢氏、燧人氏并不是他们的自称,而是后人的他称。”李绍连《华夏文明之源》中对韩非的记述解释道:”在人类出现的早期,即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构木为巢也是可信的,不仅因为我国西南的高脚竹楼,…近世在菲律宾巴拉望岛南部的克诺伊族,有人树上搭盖有简陋的住房…宛如鸟巢。有巢氏当指居住在树上的原始人群。”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建造理念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这既表明了当今社会对巢居文明的敬仰,也表明了有巢氏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和深远影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人们最初怎样脱离动物界(就狭义而言),他们就怎样进入历史。”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页是最初脱离动物,而有巢氏的功德具有导引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意义。

历史学家们遂将”有巢氏时代”纪年”无限制”地往前推进,直到中国”传说时代”的始端---地质时代跨越”更新世”早期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甚至巢县人及其文化……直至5万年前的丁村人及其文化,嗣后才进入”燧人氏时代”。(历史学家张习孔、田珏主编《中国历史大事编年》之《中国原始社会年表》)。

”有巢氏”是巢居发明人的称号,也是华夏先民所生息的时代名称。”有巢氏”因为功德和地位,自然成为中国远古氏族的领袖人物,领袖人物的称号便渐成为他所生息时代的名称。

后人追赠

有巢氏率领大家走出洞穴,引导人类为脱离动物界而迈开了第一步,是觉醒最早的原始人之一。历史学家姜广辉指出:”中国古代传说的有巢氏,大致相当于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论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前轴心时代的史影与传统》)

氏族代称

中国华门(天下第一门),华夏文明的纪念碑。华门顶部的”门祖阁”陈列中华民族的人居始祖、门祖有巢氏,表达对人居始祖有巢氏(暨有巢氏文化)的景仰。

历史学家徐旭生曾立《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专题,对关于有巢氏的史料及历代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探讨,并明确指出:”就当代所能得到的材料去研讨,我们可以推断神农与有巢、燧人为同类,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从社会进步的阶段而想出来的指示时代的名词。”

国学大师钱穆:”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极富理性,切近事实,与并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满神话气味者大不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时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时期,庖牺氏代表畜牧时期,神农氏代表耕稼时期。此等名号,本非古所本有,乃属后人想象称述,乃与人类历史文化演进阶段,先后符合。此见我中华民族之先民,早于人文演进,有其清明之观点与合理的想法。”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据我们的考察,有巢氏时代的原始人群并不是生存在这样的一个乐园;反之,而是生存在一个冰雪皑皑的蒙古高原之原野。”

马克思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血缘家族(血缘氏族)的出现,是人类从”原始群”转变到氏族部落(血缘家庭公社)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巢氏及其子孙代代繁衍,巢湖流域形成以血缘为核心氏族部落中枢及支系部落群体。

《论有巢氏功德与古巢国演延》:”有巢氏不是神而是个圣人(或者是一个英明的人类群体)……有巢氏不仅代表着一个原始氏族,也代表着一个历史时代,代表着中国文明史肇端的典型标识。”;”《辞海》释:”有巢氏,传说中巢居的发明者。相传远古时代他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教民构木为巢,居住在树上。反映了中国原始巢居的情况。”;《通志·氏族二》载:”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华夏农耕文化探源--兼论以粮为纲农耕》:”农耕必然与定居相伴,以鸟巢为滥觞的木架民居结构于是出现,有巢氏与神农氏的时代同步。从此揭开了华夏民族以耕战为特色的农耕文化长卷。”

时代名称

”有巢氏”是巢居发明人的称号,也是华夏先民所处氏族的代称。”有巢氏”因为功德和地位,自然成为中国远古氏族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的称号便渐成为氏族的代号。《庄子·盗跖》记载:”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