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423集

吴国桢先生在他的《中国的传统》列举四位”值得稍加注意”的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人物:有巢氏、燧人氏、苞牺或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史话》:”有巢氏时代是中国远古第一个时代。历史学家许立群在1942年描述过中国远古史状况,曾有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等事迹,首先说到有巢氏……。”

历史学家王桐龄则从旧时给先王定谥号的法则思考进去,因时代文化和祖先业绩而立号:”太古理想之帝名,往往与文化之发生,有接近之联络,有巢氏等古帝王之称号皆然。此自特别取义也,凡人类初开化之时,莫不欲知其本国文化之所自出,而其时尚无文字记载,乃一依故老之口碑以为凭,中国开之开化始于何人,此初民所急欲知之者也。于是,古之学者,乃造为传说,以解释国民之疑惑。曰:上古之时,诸事不备,有圣帝出,教民构木为巢,以避爪牙角毒之害,故曰有巢氏。”

《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盛事》:”历史学家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通过史书,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有无数的发明创造……有巢氏,在树上搭屋,这也很了不起。””巢居”是史前居住习俗。从国外民族资料看,某些热带地区如:印度萨姆地区的后进民族、非洲部落树居、美洲传统树屋、亚洲杆栏式建筑等都是人类”巢居”习俗的延续,”巢居”是人居生活方式的重要存在。

古代尊称

称”大”,”大”者,尊也,敬也。古代用”大”于人称,往往体现德高、位重、辈长之类。王梓材《世本集览》载:”古人名号与国,多以大称者,循蜚纪有大騩氏、大敦氏,因提纪有大巢氏,禅通纪有大庭氏,又黄帝师大填,颛顼师大款,黄帝臣大挠、大隗、大丙……伏羲后有大风,少昊后有大费,诸书称舜曰大舜,禹曰大禹。”称”巢”,与有巢氏其人筑巢之事迹功德有关。

称”氏”,这是古代的一种名称样式。古文献中,有关传说式记载的远古时代帝王,几乎一律地都享受这样的称谓。

《www.youxs.org》注引《河图》说明云:”有巢氏王天下也,驾六龙、飞麟,从日月,号古皇氏。”;《竹书纪年》记:”周武王十三年,巢伯来宾。”

《www.youxs.org》注云:”《礼运》所言有巢氏在燧人氏前,《六韬》所叙乃吴英氏之后有巢氏也,而《汲书》所说有巢氏为在夏商间,故《外纪》云非人皇后有巢氏也。”《吕氏春秋》《仪礼》《史记正义》等书中都提到有巢氏。

《佛祖历代通载》记载:”有巢氏,百代,不记年。”

现代文献

《路史》记载:”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食,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其难。而人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中国远古史》中,王玉哲将有巢氏纳入”狩猎经济”时代,《中国民族史纲要》的主编陈连开认为有巢氏约为”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晚期。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云:”有巢氏得名于构木为巢,”构巢””也是可以作为时代标志的事业成就”。陈汉章《殷祝篇》:”桀与其属五百人去,据南巢。是有巢氏立国之始。…盖其国传至周初,其后亡在成康之后。”

史料记载

古代史料

《遁甲开山图》记载:”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通志·氏族二》载:”巢氏,有巢氏之后,尧时有巢父。”《国语·鲁语上》:”桀奔南巢”。《春秋经》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记载有”楚人围巢”之事。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已有此瑞。”;其中”巢”即指有巢氏。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的《三皇五帝纪》”有巢氏”条目中说:”太古之民,穴居野处,与物相友。逮后物始为敌,爪牙角毒,概不足以敌禽兽。……未有火化,饮禽兽之血,而茹其毛,取其皮蔽前后。”

庄周说:”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庄子·盗跖》)

韩非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蠧》)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张习孔等历史学家在介绍有巢氏时特别强调,在人类早期,特别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确实经历过一个时期的巢居生活。”《匠学七说》中,张良皋将历史上早期建筑分为”中国建筑的三原色”:”巢居”、”穴居”、”庐居”。《王云五大辞典》:”有巢氏,上古伟人,教人造巢居住的方法。”《中国民族之过去及未来》:”有巢氏作巢法,……盖当时文化甲于诸族……民智渐启,中国文明之滥觞,实始于斯时。”

《林邑记》记载:”苍梧已南,有文郎野人,居无屋宅,依树上住宿,食生肉,采香以为业,与人交易,若上皇之人。”(《太平御览》卷一七二引)

宋地理学家周去非说;”深广之民,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其所以然者,盖地多虎狼,不如是,人畜皆不得安,乃上古巢居之意欤”(《岭外代答》卷四)

《太平御览》卷78引《遁甲开山图》云:”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