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穿成四福晋的第一百五十四天 ……

允禵的新差事很快就下来了,皇帝一句话,他就得跟在怡亲王后头去讨银子去了。

胤禛原本是有心想让允禵好好休养一阵的,毕竟他才从战场上下来,身上不可能没有伤。

要不是顾及着他身上有伤,就光凭他顶撞了自己,他就能想打他多少板子就打多少板子,又岂是区区二十板子就能了事的。

她虽然不清楚胤禛留下允禵到底是要做什么,也差不多能猜出他是要用允禵牵制允禩和允禟。

她不敢跟太后许诺什么,也只能施展一个拖字诀, 哄着她, 让她安心等着罢了。

胤禛对他的那些兄弟们的封赏很快就定下来了, 允禩被封了廉亲王,允祥被封了怡亲王, 允祹被封了履郡王, 废太子之子弘晰被封了理郡王。

秀玉说的话太后是半信半疑的,她也知道新帝登基先帝诸子的爵位都是要动上一动的。

她觉着老十四在爵位到手之后再回到军中去也是件好事。

毕竟他要是在军中,这事弄不好还会有变数,他人在京中,就算这事真有变数,那不是还有她这个太后在吗,有她在,这事就变不了。

结果皇帝连废太子的儿子都想到了,偏偏就把他嫡亲的弟弟给漏掉了。

老八是亲王,老十三也是亲王,就只有他,回京的时候什么样现在就还是什么样。

要是从前,她肯定是又要闹的,可她这段时日是真没少闹,她想起之前胤禛日日都来给她请安这事,到底还是决定再观望观望。

得知老十四被皇帝派去跟老十三一起去讨银子的时候她居然松了一口气,有差事总比没差事好,至少代表皇帝觉得他还能用不是。

太后觉得皇帝派给老十四都差事还算不错。他自己却不这么觉得。

他倒不太在意什么爵位不爵位的,反正他的大将军王里也是有个王字的,这个大将军王还是先帝封的,在他眼里比他四哥给的爵位重要多了。

他觉得这差事不好,是因为他想回军中去。

他是军中主帅,一直待在京城不回去算怎么回事儿,他不仅要回去,他还要带着足够多的粮饷回去,还在府上养伤的时候,他是这么想的。

为了能早些回去,他愣是忍着疼走着去参加了他那四哥的登基大典,就是想让他看见他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现在看来皇帝的确是看见他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不过他并没有让他回军中,而是要让他跟着允祥办差。

他又不傻,当然知道他四哥留他在京中是为了牵制他八哥的,有他在,八哥应该不会插手此事,这银子不就能讨回来了吗?

为了士兵们的俸禄和粮饷,他还真得捏着鼻子认了,硬着头皮上了。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真得进宫一趟,找他那好四哥讨要一比银子做阵亡将士的抚恤银子。

这银子先帝不是没给过,是他觉得先帝给的银子有些少了,想到他四哥这儿来再试着讨一些。

反正只要有他在,这银子就一定能讨得回来,和她他马上要讨回来的银子相比,这些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想来四哥不会不答应才对,允禵想着。

他去得也真是巧,他四哥正在跟张廷玉商议要由谁来暂代他的抚远大将军之位呢。

暂代,说得真好听,这会儿是暂代,谁知道代着代着他这个大将军会不会稀里糊涂的就被降了职了。

按说这事他是不能知晓的,可皇帝不但没瞒他,还大大方方的跟他商议起来了。

允禵把这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立马就明白了,皇帝这就是专门说给他听的,就想看看他能不能沉住气呢。

笑话,他难道还真当他这几年的战场上白上的,仗也是白打的,他之前气急败坏,那是因为那事事关皇位的归属。

现在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除非他起兵造反,不然一起再无更改的可能了。

说句不该说的话,自从他被四哥泼过那一次冷水之后他就明白他不是做皇帝的料,因此他是绝不可能起兵造反的。

不就是暂代嘛,那就代,他就不相信他这几年的心血会因为他暂时回不去而白费了,只要他回去了,大将军的位置就还得是他的。

他也懒得问暂代他的人是会是谁,反正这不是他该操心的,他只需要站在一边等着就是了。

他以为只要他不出声这事儿就跟他没什么关系,没想到他四哥还真没打算让他置身事外,他问他觉得谁来暂代他的职位合适。

这次他立马就反应过来了,他四哥这是要把这个举荐之恩往他身上安呢。

要说这人选,他还真有一个,这人就是年羹尧。

他倒不是见他和他四哥有关系,才想要举荐他的。

实在是因为年羹尧这人,有血性,有气性,还熟读兵书,有勇有谋。

别人要是能暂代这个大将军,怕是要以德服人的,他不一样,他定是要以武服人的。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回的话,等他说完了,他四哥还没怎么着呢,张廷玉抬手捋了捋胡子,看他这样他就懂了,他举荐的这人就是他四哥心中所选之人。

如此说来,四哥应该挺高兴才是,高兴好呀,他一高兴,他不就能多要些银子了吗?

他也不多要,只要每人能分到个五六十两就行。想到他立马就能拿到银子了,他没忍住笑出了声儿。

他这一笑胤禛还没怎么着呢,倒是把张廷玉给吓着了,他忍不住想,十四爷这是换了花样了,不闹了,改吓人了?

他原本还慢悠悠的捋着胡子呢,被他一吓,手一抖,差点没自己把自己的胡子给拔下来。

他虽然不知道十四爷这又是再闹哪一出,可他惹不起他还躲不起嘛,因此他立马就不着痕迹的往旁边挪了挪。

他以为自己已经够小心了,殊不知不管是胤禛还是允禵都把他的小动作看了个一清二楚。

他们不拆穿他,不过是看他年纪大了,不忍心罢了。

胤禛看允禵明明百无聊赖却忍着没有告退就知道他这是有事要找他才进的宫。

左右他和张廷玉要商议的事也商议完了,他挥了挥手就让张廷玉先退下去了。

张廷玉有多宝贝他的胡子他是知道的,朝中留胡子的大臣还真不多,他无事的时候看看他这胡子,也觉得挺有意思,因此也就大手一挥解救了它们。

张廷玉虽然退出来了,不过他并没有走,他想等着允禵一道走,要是能问问他为何发笑那就更好了,他想。

他原本以为这位爷要在里头待挺久的,没成想他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而且还是笑着出来的。

看他这样他立马就想到了廉亲王,也真是怪了,这位爷出去打了几年仗怎么就跟廉亲王愈发的像了呢,总是有事没事就笑,笑得人心里发毛。

允禵见张廷玉这样也大概能猜到他在想的不是什么好事,不过他今日心情好,也就懒得跟他计较了。

他本来想着只有阵亡的士兵们每人能再得五十两银子,那就行了。

结果四哥直接给他凑了个整,平摊下来每人刚好能有一百两银子拿。

抚恤银有着落了,他又怎么会不高兴呢,他一高兴看张廷玉就又顺眼了不少,自然是不会跟他计较的。

就连废太子之子都被封为了礼郡王, 却没有允禟和允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新帝这是对他们二人有所不满呢。

获封的人里没有允禟,一众大臣们倒也能理解,毕竟允禟当初在先帝面前闹得那一出就算当时新帝已经下过封口令了, 还是被传出来了。

他们虽然不敢猜,也还是在关注着这事的。毕竟十四爷的伤都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断没有还在府中养着的道理。

要是从前,十四爷怕是早就进宫面圣了,这次他愣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就让朝臣们更想知道皇帝对这位爷到底有什么安排了。

着些亏空是怎么出现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无非是他们中有人中饱私囊了,这些银子进了他们的口袋,想让他们再吐出来可就难了。

太后既然找了她, 那她不给她个答复想来她老人家是不会罢休的。

虽然他们知道的不详细, 只隐约听说这位爷当时在先帝面前坏了规矩, 这也足够他们对新帝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了。

这些人里没有允禵,这就让朝臣们觉着挺奇怪的了。

这位新皇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有个讨债阿哥的诨号,那时他讨的还只是朝中大臣们从户部借走的银子。

十三爷从前都是跟在新帝后头的那一个,现在他已经是怡亲王了,自然也就成了领头的那一个了。

别看前几年新帝的确讨了不少银子回去,战事一起,国库的银子根本就不够用,也只能让拼命十三郎在拼一回命了。

至于新帝为什么扣着大将军王不让他回军中,那就不是他们这些大臣能去猜的了。

皇帝查各省亏空,其实是要借机把那些贪官污吏们尽可能的揪出来。

别看这是来的突然, 皇帝心里是有一本账的, 之前他是忙得顾不上这头了,现在他终于腾出手来了,当然是要好好清算清算的。

既然这银子讨来是要做军费的,那就让他跟在老十三后头一起去查这事。

有了老十四在,老八和老九就是要插手此事也难免会有所顾及,只要他下手不是太狠,这事应该是能办成的。

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银子讨起来还不算太难,他和怡亲王顶多算是小试身手。

现在他登基做了皇帝, 头一个要查的就是各部的亏空,这才是动真格了。

知道皇帝开始追查各省的亏空,他们才明白他为何没给他这位嫡亲的弟弟一个爵位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