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孝经》
《孝经

第95章 尊师敬道 安亲立身

某人对领导,见面鞠躬哈腰,毕恭毕敬,领导一呼,马上“应勿缓”,甚至溜须拍马、献媚,服务殷勤得不得了,好像对领导很恭敬。回到家里,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像大爷一样,还要父母伺候,对父母都不敬,他怎么可能由衷的对领导有敬意?那对领导的恭敬,必定是贪荣之心所致。贪荣之心则非忠也,那个心是假心,有所图的心,自私自利的心,不是忠心。领导在任溜须拍马,毕恭毕敬,哪天下台,可能理都不理,又拍另外一个领导了,这不是忠。所以忠孝相同,不得有异,是一,不是二。

选择人才、选择下属,企业招聘员工、乃至国家要培养接班人,古人有一个原则,看这个人是否孝廉。如果真正是对父母尽孝的,他必定能对国家、对人民尽忠。因为忠孝不异,它不是两个心,是同一个心,对象不同,才有相上的区别,在心上、理上是完全一样的;廉洁的人不可能贪污、,这种人就是最好的下属、接班人。

对父母尽孝,对老师表现出来的必定是至敬。老师在五伦关系当中,虽然没有特别指示出来,但是老师这一伦是跟君一样的。所以,以孝来做忠,对老师也必定是忠心,“忠顺不失”。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师道,注重学问的传承,学问的传承是找传人,能够作为传人,那必定看对老师的态度,他能够对老师“忠顺不失”,这是证明尊师,尊师的人必定重道,尊师重道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他对老师不尊敬,那他肯定对道业也不尊敬,因为老师是传道之人,韩愈的《师说》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个人真正希望学道,学知识,学技术,必定是对老师尊重,才能学到真实的东西。

◎孝亲尊师立志圣贤

邢昺《正义》,还引用到严植之的一句话,也是在注解这段经文。严植之曰:“上云君父敬同,则忠孝不得有异。”这是讲以至孝之心来服务领导、服务于国家、人民,就必定是忠,孝和忠是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敬父和敬君都是出于天性的至孝之心,如果对领导的敬意和对父母敬意不同,心就不真了。

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像茂森在去年辞掉了教授的工作,后来一直跟随老师学习,立志从事圣贤教育的事业。

对老师我们常常提醒自己,要“忠顺不失”。父母把我们送到老师这里求学,母亲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听老师的话,所以对老师也是由衷的恭敬。孝亲尊师,自然好学,希望多学一点,希望老师多教导一些,所以想自己得到成就那必定是自己存心要正,即邢昺所讲“安之心”,不是“贪荣之心”。如果向老师学习,学这些道德学问,有心将来能够成名,能够得到大家的恭敬、赞叹、供养,这是属于“贪荣之心”,这些心就会障碍我们真正的道业。用心要纯真,将来果报必定是真。孔子教导我们“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简单说就是早起晚睡,不要辜负了自己的父母。“所生”就是父母,“忝”就是侮辱,让父母受辱。

三、君子立德不辱先祖

士章引用《诗经》的一句话结尾:【《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如果我们不能够努力的求学、求道,不能够落实道德,没有真正做一个君子,心里常有所谓“贪荣之心”,贪图自己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搞的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这就让父母蒙羞了。《弟子规》讲,“德有伤,贻亲羞”,士章告诉我们把孝心养成,移孝做忠;而为国家、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了“安亲”,还是纯孝之心。这样必定能够成为君子、成为圣贤,这是孔老夫子希望我们达到的理想境界。

士章第五就学习到此地,请各位朋友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学道的最终目标就是安百姓,就是能够帮助世界达到安定太平,这是圣人的理想,真正做到了,才可谓做到立身行道,扬名后世,这是至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