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第48章 让孩子不再“任性”

半年前,我家隔壁新来了一个邻居。他们有一个刚满3岁的小儿子。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

刚刚搬来的时候,小家伙非常听话,家里人也都非常宠爱他。随着渐渐长大,小家伙的话变成了“圣旨”,吃、喝、玩、乐家人都由着他,但是小家伙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有时候还在地上撒泼打滚。最近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也这样,打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候还骂老师。家里人不但没有予以制止,反而被他的幼稚逗乐了。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孩子越来越任性了,谁也管不住他了,最近他的家长很担心这孩子将来管不了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孩子:对家长说一不二。孩子如果想看动画,家长就不能让他去吃饭,想去动物园看动物,家长就不能带着他去看花。一些幼儿教育学家认为,幼儿的任性其实是孩子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这种心理最初表现在3岁孩子的身上。由于3岁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因此,他们对于家长的某些要求开始表现出来自己的思想,对于自己喜欢的就顺从,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愿意去做的,就会表现出来一定的逆反心理。

对孩子来说,任性可以理解为一味坚持自己的愿望,不管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非要满足不合理要求而不加约束的一种性格特征。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涵义:任性是一种消极的性格,有这种性格的孩子会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孩子的任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毫不考虑是否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是否要遵循社会行为规范及他人的合理要求;孩子在任性的时候,都不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控制和约束,如哭闹、摔东西,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孩子任性行为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孩子的任性常常是在家长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的;不适度的爱和放松的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无生活规律和行为准则,则是产生孩子任性的温床。其次,由于幼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而有的家长用训斥、打骂的方法来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或以粗暴的行为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孩子以执拗来对抗粗暴,以任性来发泄不满,这更助长了孩子的叛逆行为。第三,孩子不听话,家长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家长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任性行为?应该怎样教育任性的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教育方法用好了,有利于亲子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弄巧成拙,反而会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巧妙地化解。预防法。孩子任性发作一般都很有规律,这种规律有心的家长很容易就能发现,如果觉得孩子要任性发脾气了,要事先预测好,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

习惯法。这种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方式,通过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就避免了孩子任性的行为。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的、过分的要求。

回避法。很多任性的孩子都在提出要求时不依不饶,纠缠不休,在提出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就无理取闹,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严格法。对一些特别任性的孩子来说,严格的管教也许是比较好的方法。有些家长就怕孩子哭,但是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甚至还会在地上打着滚哭。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绝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虽然做法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效果还是很好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