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战国狐出没》
战国狐出没

第270章 这是要天下伐齐了么?(三)

实际上我在天资上根本不能跟商鞅、吴起这样跨越时代的人物相比,但是千年的眼界让我的手段更柔和,所以……貌似我的声望已经超过那两位了。

“所以可以预见,这次伐齐之战分为两个阶段。”我笑道,“第一阶段是列国出兵,攻占城池,打败齐国主力。第二个阶段是列国休整不前,巩固战利品。惟独燕国会孤军入齐,攻破临菑。”

赵何微微颌首,目露惊叹:“夫子竟然连这都能预见!”

“那么王后那边,她若是哭着闹着要我救齐该当如何?”赵何为难道。

“那就救齐呀。”我笑道。

赵何一脸挫败,道:“夫子,你就直言吧。”

“什么!?”赵何显然吓了一跳,转而变得激动起来。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在我面前走了两个来回,道:“夫子!终于要开始天下之战了么!”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给这位年轻的君王灌输“一胜者帝”的概念,所以他一听我要灭燕国,自然就知道统一战争已经打响。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如果还有十四年,我赵室就能成就一个千年帝国了。”我叹了口气,“如果现在开始,统一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未来的国运,恐怕只有数百载光阴。”这也是很遗憾的事,从三代之后,国运超过的千年的朝代还没见过,如果能在我手下实现,那当然十分有趣。

赵何有些诧异了,握住我手臂的手渐渐松开,问道:“夫子,那怎么办?”

你小子野心很大啊!

“先天不足只有后天补,”我道,“实在是眼下这个机会太好,若是不借势而起,未来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大。”

“也只有如此,自三代而如今,哪有长盛不衰的世家呢?”赵何说的道理是对的,但他自己并没有看开。

“灭燕之后,必须伐秦。”我道,“只有灭了秦国,传檄而定中国,然后集中国力灭楚。”

“秦国,好灭么?”赵何弱弱地问我。

这就是战争带来的声望,其实秦国并没有外表上看上去的那么大。固然,它的政治制度和国内凝聚力是很强,但并不是无懈可击。否则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老秦人怎么会那么欣喜激动,天下归心?

人民都不会喜欢约束,尤其是严刑峻法的约束。

“那么在一开始,我们得跟列国一起打齐国?”赵何道,“跟王后怎么说呢?”

“就说我们想救齐国,但是力所不能,等齐国顶住了列国攻势之后,赵国再临阵倒戈。先期抢到的城邑也都会归还齐国。”我道。

“那倒是不错……”赵何嘿嘿一笑,“夫子就是安家有术。那我明日就与秦王订盟,准备伐齐。”

“这样不好。”

现在是秦国想求我们,如果我们不答应,秦国就不敢放心地打齐国。上郡所占的位置已经越过了黄河,从现在我军最前沿的集结地榆林往下咸阳大约一千五百里。考虑山道难行这一现实问题,大军出征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便秦国及时知道我军出征,想回防老家也是绝对来不及的。

“可以要点好处。”我道,“秦国北长城,由我们来帮他们守。”

“这个,是好处?”赵何愣住了。

当然是好处,只要我军控制了北长城,在秦国大军伐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灭义渠了。义渠位于秦国西北,长城以南,只要被灭,整个秦国都在我赵兵的笼罩之下。到时候我们在这一地区布置二十万人马,足以让秦王寝食难安。

先派三五万人,跟着秦国去齐国占点小便宜,东线派出三十万人。

五十万大军,这已经是赵国的极限了。如果韩魏翻脸从漳水打邯郸,赵国连一支总后备队都没有。我这么谨慎的人怎么可以允许这种事发生呢?

反正秦王也未必会答应,先让他这么狮子大开口吧。

或许秦王还打算在齐国捞完了好处,打赵国一个回马枪呢。

回到馆舍之后,我将今天的计划告诉了徐劫和白起。

“我觉得你这个设想有问题。”白起经过这六年来的磨砺,已经彻底发育成了绝世名将,沉稳之中深藏果敢和决断,“就算秦王不答应,我也能拿下长城,问题在于上郡和义渠之地恐怕难以养活二十万大军。你得从赵国调粮。”

后世被称为黄土高原的秦赵之地,现在还是一片森林,加上多山,土地面积丰富,耕地面积不足,很难实行军屯。我并不算在这一带屯兵很久,主要是把义渠打下来。

“如果只是攻打义渠,问题不大。”白起道,“十万人足矣,等打下义渠,那里倒是可以屯兵二十万准备南下咸阳,而且路也好走。”

义渠在商为鬼方,地处后世的甘肃东部。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是罕见的水源地,素有粮仓之称。义渠人本来是西羌的一支,因为占据了这块福地,所以才会对秦国造成那么大的威胁。

当年公孙衍张仪胁迫让出秦国的相位,心中不平,跑去义渠阴了一把秦王和张仪。

他对义渠王说:“我要离开秦国了,估计以后秦国对义渠就不会像我在的时候这么友善了。大王一定要记得,如果秦国出兵试探,说明国力正强,想要灭亡大王的领地。如果秦国送来厚重的礼物,说明秦人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正是大王南下的好时机。”

张仪不知道公孙衍事前做了这种事,在诸侯攻秦的时候,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派人给义渠王送了重礼。义渠王收下了礼物,感叹一声道:“公孙先生所谓,正当此时也!”于是兴兵南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义渠王住在甘泉宫里,整天泡在熟|女|人|妻宣太后身边,据说还跟宣太后生了两个儿子。

“现在兴大兵,对你不利。”徐劫悠悠道。

“大王,”我道,“齐国惹了公愤,不是谁能救得了的。如果我赵国不与列国一同攻打齐国,结果就是天下伐赵。臣有信心可以寸土不失,但是大王距离宇内一统的大帝之位却又远了十年。”

赵何显然被吓了一跳,道:“这绝当不取!”

又如吴起。他能力十足,但是性格孤僻极端,不见容于同僚。若是在明朝那种官僚集团之下,他也不过是另一个海瑞罢了。

然而现在,这样的人只要出现一个,一个国家的命运都会因之改变。因为他们超越凡人的智慧和视野,使得国君们能够忍受一切幼稚的手段,尽情享受灿烂的成果。

“除了乐毅并无他人可以为将。”我笑道,“举世名将之中,我赵国得了十之五六,秦国得了二三,燕国能有乐毅和秦开已经是天幸尤嘉。秦开要固守辽东,抵抗胡人,故而只有乐毅为将。”其实如果不是沙丘之乱,乐毅也不会奔燕国。

“大王,天下伐齐是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逆转。”我道,“诚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么不划算的事,怎么可能去做?

“当下只有与六国相约,共同伐齐。”我道,“但是伐齐这事也有些门道。敢问大王,打败齐国是想灭田氏宗嗣,还是裂地取城?”

“燕国。”我肯定道,“他们是国仇之国。田章攻入蓟城,取了燕国国宝。这次天下伐齐,乐毅如果不攻入临菑灭了齐国宗嗣,运走国宝,都对不起燕王的一片苦心。”

如果是在后世,一个国士对于国家的影响力其实不大,比如王安石之于宋、张居正之于明,因为那时候政治体制已经稳定,整个国家控制在官僚集团手里。即便个人再天才,也很难有回天之力。

现在却不同。

各种机制刚刚草创,十分不平衡,也很不合理,却最能发挥人的能力。再拿商鞅举例,他那种急躁的人,只会开杀,用鲜血让老百姓养成守法的习惯。这种事王安石可能做到么?

“正是。”我道,“故而列国都会取了土地城池之后撤兵,只有一国例外。”

“燕国?”

这个……

“我们赵国还可以打第三阶段。”我摒退左右,只有我和赵何两人,方才道,“等燕国灭了齐国,我们去灭燕国。”

“燕国是乐毅为将?”

唔!说漏嘴了,这个印象太深刻,真不好意思。

赵何想了想,道:“还是后者实惠,田氏的宗嗣与我赵国并无关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