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官像》
官像

第十四章 雨天情缘

伴着灼灼的夕阳,蒋玉雯与肖一世沿着松花江畔的甬道漫步。

通过简短的接触,蒋玉雯发现,肖一世不是那种善于表达的人,对于谈情说爱,似乎更是门外汉。

两个人一边漫步,一边有一句没一句,毫无主题地随意搭讪着。

蒋玉雯随台长再次走进病房,来到小赵老师的病床前。

台长接着俯下身子,对小赵轻声道:“这是县电视台的记者,想请你讲几句话。”然后,台长把蒋玉雯让到前边。

蒋玉雯走到床边,还没等开口,只见小赵的眼睛突然睁大。

两个人几乎是同时脱口而出。

蒋玉雯和肖一世,你看着我,我望着你,似乎是因双方终于找到了和谐和共同点而产生了些许兴奋。

说话间,一片清冷细密的雨丝就无声地刮了下来。

开始时,两个人还不由自主地张开双臂,欣喜地迎接第一场春雨的造访。可是片刻后,雨丝变得犀利,雨势不断加大。毫无准备的他们,一时无路可逃,没了主张。

就在蒋玉雯下意识地双手抱头,不知所措的时候,肖一世果断地脱下自己的外套,一下子包在了蒋玉雯的头上,然后拉起蒋玉雯,向最近的一所商亭跑去。等两个人跑进商亭,肖一世已经变成了落汤鸡。但肖一世好像处在一种亢奋之中。他喘息着,抖落这身上的雨水,把湿透的裤脚倦过膝盖,周身地站在那里,用一种略带羞涩的目光,望着蒋玉雯。一瞬间,蒋玉雯发现肖一世此刻的神态与赵未平有几分相似……

手机里那首永远也听不够的《回家》辗转悠扬地响了起来。

蒋玉雯接起来一听,是台长急匆匆打来的电话,让蒋玉雯马上随他一起赶到临江乡医院,报道一个有县里主要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蒋玉雯不敢怠慢,立即动身。

蒋玉雯冒雨蹬上台长的汽车。边上车边想: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在台长的车上,蒋玉雯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昨天傍晚放学的时候,几个小学生冒雨回家。不料,走到东河边上时,发现原来架在河上的木桥被洪水冲垮了。其中胆子大的孩子就提出趟过去。

当几个孩子手挽着手,快趟到河中央时,一股洪水从上游涌来,几个孩子立刻被冲散。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一名在此路过的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

这名老师二话没说,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把几个孩子全部救上了岸,他自己却被河里的乱石撞伤了头部而昏迷。

故事似乎司空见惯,有些老套。但发生在自己家的门口,发生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现实生活之中,这就显得亲切和感人了。

学校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县教育局。教育局又报告给了县领导。

县委书记钱似海听到这个事情后,当即作出批示。同时决定要亲自赴医院探望。

雨,仍在紧一阵慢一阵地下着。

蒋玉雯所乘坐的汽车,顶风冒雨,在泥泞的乡路上颠簸,急急地赶奔临江乡医院。

临江乡医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距离乡政府不足一公里的一处高岗上。

蒋玉雯他们感到的时候,领导们还没有来。

在那位老师的病房外,围满了乡里的领导、学生的家长、学校的师生等。

在病房外等候领导时,蒋玉雯隔着窗户看到了躺在床上的那名老师。只见他的头部缠满了绷带,只露出眼睛和嘴巴。此刻,他正在安静的病房里闭目静养。

这时,钱似海带领县委的主要领导们赶到了。

大家放轻了脚步,在医生的带领下,走进了病房。

校长首先走到床边,俯下身子,轻轻地唤道:“小赵,钱书记李县长来看望你来了。”

被称作“小赵”的人缓缓睁开露在绷带外面的双眼,微微点头。

“小赵同志,你辛苦了!我代表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钱似海动情地说。

这时,有孩子的家长献上了一面绣着“为人师表,时代先锋”的锦旗。其中一位女家长握着小赵的手,对他感恩戴德,不能自己。场面甚是感人。

离开病房,人们驻足在走廊里。钱似海等县领导听取了院长关于小赵老师治疗情况的汇报。

院长汇报说,经过及时抢救,小赵老师已经脱离了危险期。但由于乡医院的技术和条件有限,后续的治疗工作恐怕跟不上去。

钱似海当即指示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马上把小赵老师送县医院,同时与市医院联系,调集最好的医生药品来协助治疗。

大家医听,不由鼓起掌来。有学生家长就要给钱似海下跪磕头。

台长吩咐蒋玉雯立刻做好准备,不失时机地请钱似海对全县人民讲几句话。

钱似海表情庄重地环视了一下大家,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常常抱怨在日常的生活中缺少英雄。即使有了英雄,我们也总是认为英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英雄都产生在别的地方。孰不知,英雄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小赵老师就是我们的英雄。他的这种舍己救人的事迹就很典型,就很说明问题。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这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和带动全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英雄为榜样,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促进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钱似海高屋建瓴的讲话,激起人们的一阵热烈的掌声。

钱似海问校长,这个小赵老师平时表现怎么样。

校长动情地说:“我从事教育事业快三十年了,在临江也已经近二十年了。共过事的老师、接触过的老师不在少数。可是,像小赵同志这样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年轻老师还不多见。”说着,不觉眼中渗出了泪水。

“是呀,像赵老师这样的,太少见了。”旁边的一位学生家长插话道。

蒋玉雯不失时机地把话筒递到那位家长的面前,摄像师也调好了镜头,对这位家长进行随机采访。

这位家长说:“两年前,在外地打工的孩子他爸,不慎从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掉了下来,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因讨要不到工钱和医药费,家里几乎倾家荡产筹集钱给他爸治病。在这种情况下,我儿子就没办法上学了。小赵老师得知后,连夜赶到了我家做我的工作,坚决反对孩子辍学。当小赵老师了解到我们家里的实际情况后,当即表示,由他来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特别是我陪他爸在市里治病的工夫,小赵老师还把未儿子接到他自己那儿,给他整吃喝……”

说到这儿,这位家长已是泣不成声,不能自己。周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此时,屋外雨势在不断加强。轰鸣的雷声,不时震得病房微微颤抖。暴雨如注,枝断叶折。但并没有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仍然沉浸在对小赵老师崇敬与感佩之中。

台长抹着湿润的眼睛,对泪眼婆娑的蒋玉雯说:“我看赵老师情况比较稳定,你采访他一下,让他讲几句话。”

蒋玉雯点头应允。

蒋玉雯随台长再次走进病房,来到小赵老师的病床前。

台长俯下身子,对小赵轻声道:“这是县电视台的记者,想请你讲几句话。好吗?”

见小赵老师微微点头,表示了同意。台长便把蒋玉雯让到前边。

蒋玉雯走到床边,还没等开口,只见小赵的眼睛突然睁大。

“蒋玉雯?”小赵不由脱口而出。

“啊?”蒋玉雯一下愣住了。(本章完)

“蒋玉雯?”小赵不由脱口而出。

“啊?”蒋玉雯一下愣住了。

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

蒋玉雯与肖一世的第二次见面,约在了松花江边。

这个人,就是赵未平。

导读:

正文:

这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

这是个应该发生一些故事的天气。

那时的赵未平,也是来报到的。此时,双方谁都不知道两个人既是同乡,又是同班同学。

几年的光景过去了。赵未平撑伞站在雨中的形象依然清晰地印在蒋玉雯的脑海里。以至,每当遇到下雨天,蒋玉雯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

蒋玉雯与肖一世相处也与下雨有关联。

成田县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无助地兀立、颤抖。周身任由雨鞭疯狂肆虐。不一会儿,便伤痕遍体,泪流成河。

望着窗外的风吼雨淋,刚刚出差回到成田的蒋玉雯心情沉郁。

隐隐的,在天空的深处,传来一声沉闷的响声,压抑、愤懑、遥远。

“春雷!”

这是已经发生了一些故事的天气。

蒋玉雯依稀记得,在刚到大学报到的那天,前脚刚刚迈出省城的火车站,大雨就不期而遇。一瞬间,蒋玉雯手足无措,孤立无援。就在这时,一柄油伞从天而降,替她撑起一片晴空。蒋玉雯回过身,见是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手拎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另一只手举着一把老式的油伞,高挽着两条裤腿,有些羞涩地站立在雨中,大半个身子已经被淋透。

一道道的霹雳,像张牙舞爪的恶魔,恣意咆哮,任意撕扯着天幕,向人间倾斜着无比的愤怒。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