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47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7

据近人研究,氏族社会的男女青年到达成熟期后必须参加”成丁礼”才能成为氏族公社的正式成员,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周代的冠礼(加冠仪式)就是由这种”成丁礼”变化来的。

中国历代人口登记中的丁数,是今天了解古代人口时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于是,如何理解”丁”的实质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官方的定义是:丁是16岁到60岁的纳丁税的成年男子。这一简单的,但是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的定义流行了很长时间。现在,何炳棣先生的研究改变了这一看法。何先生指出,”丁统计数既不是人口数,也不是户数或纳税的成年男子数,而只不过是赋税单位。”这样,我们就不会再为《保宁府志》中当地丁数为”丁”,《邛州志》中某年增丁”七升八合一勺九撮”等记载大惑不解了。

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礼前先筮日(选定加冠的日期)、筮宾(选定加冠的来宾)。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3]。来宾敬酒后,去见母亲,又由来宾取”字”,然后去见兄弟姑姊,最后戴礼帽穿礼服带礼品去见国君卿大夫和乡先生。主人向来宾敬酒赠礼品后,礼成。

贵族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后可以娶妻,贵族女子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后结发加笄。所谓结发,就是在头顶上盘成发髻(区别于童年的发式),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了。《文选》卷二十九苏武诗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可见这种风俗流传很久。

冠礼是与婚礼、丧祭礼、朝聘礼、射乡礼并重的五项大礼之一。

二冠礼

具体而言,则正如《礼记·昏义》所言:夫礼,始于冠,本于昏(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郑玄进一步解释道:”始,犹根也;本,犹干也。”这五种礼,反映了当时个人、家庭、宗族、国家政治、社会交往的全部。

春秋时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妻(嫡夫人),女方以(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此外还有两个和女方同姓的国家送女儿陪嫁,亦各以娣相从,这统称为”媵”。嫡夫人是正妻,媵是非正妻。媵的地位和妾不同。妾被认为是贱妾,是嬖人,而媵的身份还是比较尊贵的。战国时代就没有媵的制度了。

三婚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