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第48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8

《诗经》两次歌咏”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4]。媒在古代婚姻中的作用非常大,多少青年男女的命运掌握在媒人的手里。

古代的婚姻,据说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第一是纳采,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一只雁),表示求亲的意思;第二是问名,男家问清楚女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第三是纳吉,在祖庙卜得吉兆以后,到女家报喜,在问名纳吉时当然也要送礼;第四是纳征,这等于宣告订婚,所以要送比较重的聘礼,即致送币帛;第五是请期,这是择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第六是亲迎,也就是迎亲。

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旧说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后世以”文定”作为订婚的代称。《礼记·昏义》谈到亲迎后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5],后世夫妇成婚称为”合卺”就是从这里来的。

以上所说的六礼当然只是为贵族士大夫规定的,一般庶民对这六礼往往精简合并。

婚姻在任何时代都是件大事,上古之时尤其如此。”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而且,古人认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上古时代,部落众多,宗法严格,两姓之间,往往通过婚姻关系而相结好。但是两姓之间文化不尽相同,所以要经过培训,以期婚后能和谐地共同生活。《礼记·昏义》: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

古代女子出嫁曰”归”。《说文》说:”归,女嫁也。”《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可见出嫁的女子以男家为家。《白虎通·嫁娶》说:”嫁者,家也。”可见”嫁”字本身就意味着”有家”。《白虎通·嫁娶》又说:”娶者,取也。”《说文》也说:”娶,取妇也。”《周易》和《诗经》就写成”取”,这表示男子把别家的女儿取到自己家里来。男尊女卑的风俗,由”嫁””娶”两字就可以证明。嫁对于女子来说是被动的,古代只说”嫁女”或”嫁妹”,不说”嫁夫”,可见嫁的权操在父兄之手。娶,对于男子来说是主动的,所以古代常说”娶妻””娶妇”(妇就是妻)。

如实地记载了当时的风尚。

四丧葬

人将死时叫做”属纩”(《礼记·丧大记》)。属是放置的意思,纩是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的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这不一定成为风俗,至多也只是个别地方的风俗罢了,但是”属纩”却成为临终的代称。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