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解读百年沉沦:马骏晚清军事揭秘》
解读百年沉沦:马骏晚清军事揭秘

第8节:晚清军事制度改革2

(二)毛泽东与蒋介石都推崇的治军之法——曾国藩的治军方略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统帅们,在战争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以儒家学说作为建军、治军之本的军事思想,对晚清及以后的军事活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www.youxs.org

曾国藩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的说教。他推崇封建礼教至高至深,把忠君勤王和捍卫封建礼教作为他的建军宗旨。

曾国藩的整个治军方略,都贯穿着他所坚持的封建伦理纲常。他在组建湘军时,其捍卫封建礼教的建军宗旨,就在他出师衡州时发布的《讨粤匪檄》一文中表达得异常明确。曾国藩十分了解中国士大夫乃至一般民众的特殊文化心态,针对太平天国独尊上帝的宗教大做文章,提出了要维护名教,他说“自唐虞三代以来,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而太平军之所为,“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吾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他以此来号召那些受封建礼教熏染的士大夫们或从军,或参战,或出钱出力,支助湘军,“以卫吾道”。曾国藩的动员令,确实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一时间那些受封建传统观念熏陶的学人士子、农夫山民,自觉或不自觉地汇集在曾国藩的旗帜下,成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的马前卒。

打仗中纯粹的军事保障也很重要,有句行话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鸿章那个粮草是由一个叫胡雪岩来给他办。具体就是政府花银子买,征不来那么多,就用银子买。用现在的话讲,胡不是做生意吗,我在你能做生意的情况下给你政策。清政府给下政策就行了,胡雪岩拿钱买粮食。你征不来买总买的来吧,老百姓按人头来。粮食多的,来个100斤,九牛一毛,但对平民老百姓来说可受不了啊。我当过知青,在农村呆过,一到春天就不行了,没有卖给你的。胡雪岩做生意在不打仗的地方做。给政策就是给钱。特别在专制国家也不用招标,所以说胡雪岩是红顶子商人、是官商嘛。就是清政府给政策,晚清时的清政府“给政策”——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大家都明白。你想想,如果现在哪个企业有政府的背景,他黄不了。现在的中石化、中石油、铁道,他黄不了。为什么不划出去走市场啊,因为他企业跟国家有关系,他内部体制改革还没完成呢,他企业本身还没脱勾呢,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有政府背景。如果都是走市场,包括西方的铁路也可以来,西方的企业也可以来华办航空,我想中国铁老大,他能当老二就不错了。政府多大啊,政府是分配社会资源的。靠着政府就是好,为什么北京城有上万家办事处啊?20000多家,为什么?都是想把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想方设法弄一点。这在外国看来是很奇怪的事情。西方是小政府大社会,中国是大政府小社会。能不能不控制?不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所以回过头来看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关系,就太好理解了。当时胡雪岩做这些事,就是利用政府给政策经商。

他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

曾国藩治军把选将作为第一要务,他说,“行军之道,择将为先。”他的选将标准是德才兼备,智勇双全,而把德放在首位,并把德的内涵概括为“忠义血性”。他提出,“带勇之人,该求我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又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的儒生士子中去选择。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将清朝的世兵制改革为募兵制,也是曾国藩建立湘军的首要一着。他说,“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因此,他组建湘军时,主张不在市民而在乡农中招募兵员。其用意就是乡农中招募的兵员朴实壮健,有利于灌输封建的忠义伦理思想和便于适应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曾国藩还规定,“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凡无保者,概不招募。曾国藩的这一做法,完全是承袭了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募兵思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