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野人开始》
从野人开始

第316章设立“史官”

有一次,赵匡胤在御花园用弹弓打鸟游戏,正玩得高兴时,突然传来景阳钟急促的响声。景阳钟响,是有急事面奏皇帝的信号。他连忙丢下弹弓,匆匆忙忙整冠束带走入殿堂,岂料那奏折只是一般的例行公事,他顿时气得面孔发青,气愤地说:这种小事急什么?击钟人轻轻说了一句:总比打鸟要紧些。宋太祖听罢,知道这话是针对他的,更是火上加油,大发起龙威,暴跳如雷,一手夺下侍卫手中的黄钺柄撞将过去,恰好打中那击钟人的嘴巴,两颗门牙被打了下来,击钟人强忍着疼痛,弯腰慢慢拣起牙齿,悄悄地放进怀里。

击钟人回答说:小人岂敢告陛下。不过,此事自然会有史官直笔的。

宋太祖冷静地一想,觉得不对头,这件事要是张扬开,被史官载入史书,是件不光彩的事情。于是渐渐消除了怒气,最后还夸奖击钟人说得有理,又送了一笔银子给他镇惊和表示慰问。

俗话说,“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

在这个高武世界,他深切体会到,武力强大,对于身边人的影响。正是过于强调“个人武力”的作用,所以人族国度里,才会广泛的流行“强者为尊”的思想。可是即便万年过去了,人族国度在“奴隶制”和“强者位尊”思想的指引下。人族虽然较万年前人族数量增长了很多,但是人族的势力绝对超不过“精灵族全盛时期”。

精灵族是以前的世界霸主,人族自诩是现在世界的霸主。林浩虽是边荒小势力之主,他的见识和信息都十分的有限。但是林浩像三大势力的特使请教,“今日之人族总体实力,比得过全盛时期的精灵族吗?”

秦帝国的“始皇帝”为了只记录“秦帝国”好的历史,大肆篡改历史,不惜“焚书坑儒”。结果,自己虽功绩彪炳千秋,自己却成为“暴君”的代名词;

汉帝国的“汉武帝”吸取了始皇帝对史家的态度,用“罢戳百家,独尊儒术”的办法,影响这史家的对汉帝国历史的记载。而史家名人“太史公”司马迁,面对强权,即使被汉武帝“宫刑”失却作为男人的权利,也不改其志。使得后人能够客观的从汉武帝取得伟大对外族胜利的光环下,客观的评价那段历史。

唐帝国的“唐太宗”,虽然采用“杀兄夺位”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当上了帝国的皇帝。但是面对史家的那只“千秋笔”,“李世民”却立志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才是最合格的“皇帝”。在他的带领下,唐帝国蒸蒸日上,终于是“大唐帝国”成为了大华国历史上最为炊灿的一个高峰。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建国也是采用不光彩的手段,用“陈桥兵变”的手段建立了大宋帝国。可是他敬畏历史,对于百姓,实施宽松的政策。对于实力派的军队掌权者,也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实现国家一统。

当林浩将自己的思考,于“王后”边莺、“国师”丘宣业、“义父”大锤、“义母”花娘、“国务阁”、“军务阁”的大臣们知悉商议后。大家终于同意了在大明国设立这样一个,级别不高,人数也不多,但是直属大明“议事会”的“史官”。

由国务阁专门拨款,记录“大明国”的历史。同时搜集大陆其他实力的历史情况,进行编撰。以便为后人提供有用的资料。

精灵族的月辉长老、世家林氏的李锦云、大宋帝国的宋群力,三位大陆顶级势力的特使,很肯定的告诉林浩。今日之人族,即便在数量和规模上,超过了当年的精灵族。但是从种族高手和种族动员战力等综合实力看,人族整体实力,并没有超过当年的“精灵族”。

是什么原因,使得人族人口规模超过了精灵族,但是人族高手数量却远远逊色于当年的精灵族。难道只是因为人族才崛起万年时间,底蕴不够吗?

正是因为有了史家的存在,在大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所以俗话说:皇帝怕史官。这并非虚妄之言。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如此。

而大明国截止大明历五年,全国人口规模已经三千多万。刨除“丘宣业”这名外来加盟的高手,大明国的“化神境”一尊,“阴神境”三百四十余位,“炼髓境”的准高手上万名。没错就在“蛮人战役”结束后,大明又新增了三十多为“阴神境”。

林浩在思考,如何建立大明国的文化自信时,他思绪一下子想的有些远。

为什么,大明国不过二千万人口规模的中型国度。可是大明国的第二步以上高手数量相当于人口过亿的“大国”气运。

林浩对这个问题与许多人进行了探讨。可是没有人,能给林浩一个“肯定答案”。

林浩认为从夹皮沟开始,大明国的立国根基是“夹皮沟的三大承诺”,走的道路也与奴隶制国家完全不同的封建制度。要说明国和其他国家不同,在大明国的百姓比其他人族国家生活的要舒心不少。大明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比其他人族国家强一些。

对比了“大明国”和“扶风国”的历史,林浩认为这些历史之中藏有令人族强大的秘密。这个分析坚定了林浩如实记录历史的想法。

地球上,“大华国”记录“历史”的开端,十分的久远。早在大华国奴隶制的“周朝”,就有清晰的文字历史。不过这个时间主要还是以“私撰”为主,后来在历史慢慢的演变中,大华国的历史分化为两支:“官修”和“私撰”。尤其是从汉武帝之后,“官修历史”渐渐成为了历史主流。

而“史官”慢慢成为“大华国”历史上独特的一支力量。记录历史的人,被后世的人们尊称为“史家”。正是因为那些“史家”的如实记录,几千年后的后人,得以用比较长的历史眼光,审视发生在我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寻找到隐藏在“王朝兴衰故事”中的规律。

大明国和其他人族国度比较有什么不同?

刨除只有林浩自己知道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外,再排除大家知道林浩的“气运之子”的身份。林浩猜测可能他有意推动的“心灵圆满说”,对高手修炼有些加持作用。但是全大明国修炼“心灵练法”的绝对数量还是太少,可能一百万人口不到在全国四千多万人口相比。微不足道。

然而,这件事还是被记载下来,流传于今。(此故事,来源于网络)

在林浩认知的大华国历史上,四位杰出的皇帝,代表了四种对待史家的态度。

在同一地域,同样是边地人族两个“国度”。建国千年的“扶风国”和建国不过五年的“大明国”,各项数据对比相差实在是相差太大了。

扶风国的人口规模,不过是一个“上国”水平。扶风国五千万人口“气运”养出的“高手数量”,不过“化神境”一尊,“神游境”、“阴神境”不过五十余位,“炼髓境"高手不过千余位。

在和“丘宣业”、“百里溪”等一批强者或世家掌权者的沟通中。林浩感觉,前世大华国历史一直强调的“民贵君轻”思想,在这个世界未必没有现实意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