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野人开始》
从野人开始

第317章“茶楼闲叙”

原因无他,“氛围好而已!

林浩关注到,距离“读报人”最近的一张桌边,有四位茶客。观其年龄和做派,可能是今年“秋考”的考生。

在读报人念完“礼部”公布的最新“秋考人数”统计,已经超过六十万考生的这则秋考的消息后,只听到其中一人说道:

尽管城外,白茫茫一片,大雪覆盖了大地。

可是朝阳城内街道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一空。街道上人来人往,街道旁的酒店茶肆内人喧鼎沸。

“耗子哥,这里、这里有一桌空位子。”

““岳之”兄,你也不是明国人吧?你此次不远万里前来参加科举,为何不在本国为官呢?”

同桌一位身穿素色男式“明式长衫”的年轻男子,一脸疑惑的问先前那名“麻衣”中年男子。

听了因住在同一家客栈,才结识的“魏姓”考生的话。已经五十岁的“左岳之”不禁暗自伤神,那个人愿意背井离乡。他有些羡慕眼前这个年轻的“魏姓”考生,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要知道,在人族国度里,寒门子弟要想出“仕”为官,是何等的艰难。可是和这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讲了他们也理解不了。

“魏老弟,大明国乃我人族边关之国。大明国之科举考,乃开创‘天下取士’之先河。大明国之‘科举昭告’,乃是向全人族国度进行召集人才。请问?‘科举考试’中可有规定,非大明国人不能够参加此次科举的要求吗?”

这些大明国的年轻考生,和他讲“柴米油盐”,他会说你“俗”。和他讲些大道理,反而投了这些满脑子“诗和远方”年轻人的胃口。“左岳之”接着道。

“再说,敝人十分赞同“大明皇家行政学院”的校训。我辈读书之人应‘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为兄不才,也想为我人族,开疆拓土尽一份力量,所以此次,鄙人才不远万里来到大明国,参加此次科举。”

那位身穿麻衣被称呼“岳之”的男子,面对同桌之人的问询。不以为意,反而侃侃而谈。

这些身穿“麻衣”,款式略显怪异的他国来客,与身穿“长绒布”衣服款式新奇大方的大明人,一眼看去还好很好辨认的。大明的“长绒布”因为开始采用蒸汽动力生产,布料不仅便宜,而且因为今年在朝阳城兴起的“服装设计”,使得大明国的男女服装款式,越来越好看。这些大明服饰,让穿上的大明人,总感觉很是有股精神的感觉。

所以朝阳城里,只要是大明国的人,一般都是穿着绒布材质的衣服,只有才来大明国的人,才会一袭衣裳还是以麻衣为主。

“‘魏兄’所言差矣。“岳之兄”等国外英才,投奔大明国,正说明大明国蒸蒸日上。大明国虽为新朝,但是对外消灭蛮族,抗击黑狼人;对内建立法令,取消奴隶制度,给百姓发放土地,使百姓丰衣足食,更全民布武,令国民自强自立。大民国之建立,使得我人族云云众生,在这边荒之地,从未有如今日般有尊严的活在日月之下。‘在下’虽学识浅薄,也愿意和大明国之百姓,一起抗击那更加穷凶极恶之黑狼人。我辈岂能有执着那些“你国““他国”的小门之念。”

同桌一位穿着麻衣,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很是语气激扬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很明显先前那个明国本地“魏姓考生”的话,有些激怒了这位少年。

“这位小郎君和那位‘月之兄’所言及是。大明国开国虽不久,但是‘释放奴隶’、‘教化百姓’、‘重立历法’、‘设立史官’、‘颁布法律’,今又公开从百姓中选拔贤才。大明王虽然年少,但国务阁所做这一件件,一庄庄的举措,无不是开万古之先例,为万世之楷模的举动。”

“今,天下动荡,人族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而人族各国,人民困苦,军力松弛,毫无作为,此乃不详之兆。大明王先有大举移民,而后‘科举’,实乃为我人族保存之元气也。......”

旁边一桌的一位麻衣青年,很是迎合叫“岳之”中年男子和那个小郎君。狠狠的表扬了一番大明国这段时间以来的政策。

......

一个身穿鲜艳齐胸襦裙的年轻女子,正招呼在酒楼二楼梯口,四处张望找桌子的年轻男子。

“翠儿,你还挺机灵的。这么快就找到了桌位了。”

因为《朝阳周报》是每七天出一刊,所以在新的周报出来前,各家酒楼、茶馆的读报人,都是循环读当期周报上的消息。

其实《朝阳周报》不过五个铜币一份,很多人在家里已经买了一份。可是人们就是喜欢到“酒楼”、“茶室”这样的场合,和三五好友一起听“读报人”读报。

翠儿说完,偷偷瞄了一眼身边的年轻男子。看见他注意力不再自己这边,反而很是关注屋里其他茶客们的聊天内容。翠儿挥了挥手,打发小二离开。自己轻轻吐了口气,又用小手拍了拍自己的酥胸。

大明国、朝阳城、贤士街、翠香茶楼。

男子乍一看,相貌平庸,穿着素色圆领袍,丢在人群也一点不起眼。听见年轻女子的招呼,也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笑呵呵的挤过人群在桌子旁上坐了下来。

“那是当然!这个‘翠香茶楼’,是夹皮沟的婶婶们送给我的嫁妆。没进宫前,我可是常来这里的。不过你怎么不去楼上的雅间,硬要再这二楼的大间里挤着呀?”

“姑奶奶,这次您要点什么?”

这个“翠香茶楼”的二层,足有二百多个平方的样子,室内摆放了二十多桌,此时楼内座无虚席,很是热闹。因为茶楼的窗户用的是现在雕花“玻璃窗”,所以屋内的采光很好,又因为屋内升起了“煤球炉”,一根铁皮导烟管横穿屋里,把屋里烤的非常暖和。

来到茶楼喝茶的青年男女,正是微服出外的“林浩”和“翠儿”。在他们周围还有四组“便装”金龙卫,这些金龙卫只是些“炼髓境”,他们可不是来保护的林浩的。以林浩“化神境”的修为,要对付林浩的敌人,这些金龙卫的修为,也对付不了敌人。

茶客们此时正听着“读报人”读上期的“朝阳周报”,关于今年“秋考”的相关内容。随着“秋考”事件的日益临近,朝阳城里目前最热门的消息,无疑就是“秋季科考”的内容。所以每期“朝阳周报”刊登秋考相关消息时,城里的百姓都会非常关注。

年轻男女刚坐下,小二就上来招呼二人。手脚利索的小二,肯定是认出了“翠儿”,远远看见了年轻女子,正准备热烈的凑过来,巴结一番。可是小姑娘两眼一瞪,那个机灵的小二,立即把即将出口的话,又憋了回去。

可是“小二”整个人,却手脚利索的来到二人跟前,一边用毛巾擦拭着已经很干净的桌子,一边谨慎的问:

“去岁开春后,‘礼部’发布了今年秋天的‘科举考试大纲’。那真是卖的‘朝阳纸贵’。听说那期的‘朝阳周刊’被卖断货了好几次,报社后来又发行了‘增刊’,才缓解了民众需要。但那时正值蛮人袭来。大明国的‘秋考’影响力也很有限。今年以来,随着大明国消灭了蛮人,前来朝阳城的考生,越发的多了。真没有想到,此次应考者居然会如此之众。”

一位身穿“麻衣”的中年男子,听了读报人“考生人数”时,很是感叹的发出了一声感叹。

翠儿白了这个小二一眼,明显是小二对自己的称呼有些不满。尽管脸上表情不善,可能是顾及身边的男子的缘故。脸色变换了好几次,最后还是尽可能用很淑女的口吻对小二,说道:

“去,把最好的‘清茶’拿来。再上些小吃就行,我们这里不用特别招呼,你们忙自己的就行。”

这个叫翠儿的年轻女子,在男子耳旁小声的嘀咕着,似乎有些不满。而年轻男子,却并理会女子的话,只是微笑着打量高棚满座的屋子。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