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女尊之科举仕途》
女尊之科举仕途

第 69 章 贱籍

但是文岭州的地理面积,实际上一点也没比内陆的小府小到哪里去。

本来承安府地理面积就大,承安府辖下的几个州和县,面积也远远大于中原的州县,现在文岭辖下有五个县,如果忽略那些不能住人的极端地区之外,文岭州的面积确实是相当于中原的府了。

有这个人口数,虽然有木析偷偷吸收了邻州县的流民人口取巧之故,但也确实算正常。

其实宁朝,包括此前的朝代也有户籍管理制度,但跟这次的人口普查不同,之前的户籍管理相对较松。

以户为单位,官府更关心良籍的户数和成丁数,以此为凭据征税。而贱籍,奴籍和商籍,官府相对而言管理较严格。

可其中其实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

这其中占大头的是疍户,也就是渔民,承安府内不是森林山脉就是湖泊内陆海,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承安府的渔民自然不会少。

其次是隶卒、倡优、乐籍和丐户。隶卒就是衙役、差役;倡优包括伶人、艺人和小倌,这些人也是世代为贱籍。

前者,木析靠着钻宁朝法律的空子,以药材种植为借口把这些疍户开豁为良。

本来疍户作为贱籍,一辈子都只能靠打渔为生,既不能科举读书,更不能更改贱籍,一辈子都只能漂泊在水面上生活。

但在木析的争取下,疍户被赦贱籍,转为良民,三代以后的子嗣可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她能为疍户争取改变户籍,却没法为其他贱籍更改户籍。

毕竟承安府的情况特殊,改疍户还说得过去。

但要改其他户籍却没那么容易,这不是简单一个政令就能说改就改的,毕竟千百年来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别说木析一个知州要改户籍了,就是圣人亲自下达的政令都不好使。

而且木析也要考虑到,把这些人更改为良籍,真的是好事吗?即使更改了户籍,他们该怎么样生活还是怎么样生活,并不能改善他们的处境,且还要交税服役。

这么看,贸然更改这些贱民的户籍,似乎并不妥。

所以木析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把选择权交给百姓,只要有贱籍的百姓想要成为良籍,她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道,给他们划为良籍。

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报上来的贱籍剩下一万八千多人口。

即使木析也看不下去这种贱籍制度,但她没有办法,也只能如此。

至此,人口普查结束,只有后面的收尾工作和抽样复查了。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果,可以说对木析来说隐性的好处不少。

可以对她后续接着给百姓搬迁,以及确认百姓的搬迁资格,还有药材供应基地的管理都是好处多多的。

而且这个时候,文岭州的官府的基层管理才算是落到了实处,不用受到乡绅和宗族族长,村长里长的辖制了。

像之前那种宗族族长完全不走心的糊弄她,地方乡绅不把她的话当回事,村长里长欺上瞒下的,她终于不需要因为这些人在本地威望高而有所顾虑了。

之前家法大于国法,宗族族长说埋活人就埋活人,说把人淹死就把人淹死,官府连.插.手管理的余地都没有的时代也终于过去了。

像一些之前她早就看不惯,有违人和的地方陋习,她终于也不用再忍了。

之前她说了完全没人听,或者底下的百姓阳奉阴违都很正常。

这下算是令行禁止了。

温水煮青蛙的把底下的里正,村长慢慢换成了她认为更合适的人后,木析就开始改革医药署的管理制度,确认药材的种植区域,以及在百姓那里的收购价。

她思量再三,把之前简单粗暴的按照市场价来收购药材,改为了底价加股份制拿差价的方式,来收购百姓手里的药材。

底价是她给种植药材的百姓最后一道护身符,股份制差价则是她计算的,官府和皇室能容忍的百姓能拿到的最大的利润。

这二者加起来,至少能保证文岭州的百姓能生活得很好。

医药署的管理改革,木析改革的地方很少,主要改革的是质量检测,也就是出口一关。

质量检测单独划分为一个体系,独立在医药署之外,并且必须由皇帝直接管理。

只有过了质量检测的药材,才能上市出售。

这既是为了文岭药材的口碑,也是为了保障文岭百姓的利益。

把住了出口这一关,官府就没办法以次充好,只能从种植药材经验丰富的文岭百姓手里拿药,这也是间接保障了百姓的利益。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文岭的药材供应基地才彻底成型,走向了正轨。

……

文岭的知州在这边风风火火搞建设的时候,州衙这边许同知跟孟同知已经完全勾搭在了一起。

胡同知的态度则暧昧不清,摇摆不定,死死把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死活不站队。

孟同知拉拢再三后,也放弃这个闷葫芦了,她跟胡同知共事六七年了,多多少少算了解这位胡同知的作风。

跟行事风风火火,百般没有顾及,到处都是漏洞和尾巴的知州不同。

胡同知是个极其小心谨慎的人,从不僭越,老实本分,也不做多余的事情,沉稳到让人抓不到任何把柄。

这也是为什么她能死死把握住手里权力的原因。

马判官则长袖善舞,哪怕孟同知许同知再三给她找麻烦,她也能全身而退,左右逢源,借着知州大人的势跟孟许两人斗了个五五开。更新最快 电脑端:https://www./

这还是知州本人不在的情况下。

等木析把手头所有的事都处理好后回来,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局面。

许同知加上孟同知,可以说是把握了州衙的半壁天。

哪怕下面的衙役、差役、典吏也知道木析才是州衙的知州,也知道即使哪怕知州不管州衙,单凭医药署她也是权势极重。

但县官不如现管,现在把握到权力的是孟许二人,把握她们命运的也是,她们的直属上官不是知州的人而是同知的人。

她们那就得听同知的。

“大人,不是小人不肯听命,实在是没有同知大人的话,小的不敢做事啊。”

木析也不为难这些下头办事的人,挥挥手把人放了。

马判官见状走过来问道:“大人要找仓大使作甚?”

仓大使管粮米及收支,看起来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设有仓大使,整个承安府加上她们文岭这个,也只有两个仓大使。

一个府仓大使,一个县仓大使。

刚刚拒绝了木析的仓大使,就是田丰仓的仓大使,粮仓这块是许同知在管,田丰仓的仓大使也是许同知的人,自然只听出许同知的话。

但是木析此次的人口普查,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样貌特征、出生来历、生平过往、祖宗三代,以之前的户籍管理在官府登记的册子为基础,还有担保人,审核人员,以及检查机关。

一整个流程下来,可以说除非你造假造的天衣无缝,以古代有限的手段,根本检查不出来身份有问题这种情况之外,否则一般情况都是可以查出有没有造假的。

现在升级为了文岭州,加上原属的文岭县,文岭州下辖五个县,五个县人口各有不同,加起来大约是四万五千多户人家,十六万左右的人口数。

以现在宁朝的发展进度,这个人口数就是中原一些小点的府,都没有文岭州一个州的人口数量多。

从一开始的等百姓主动登记,到官府慢慢再上门登记,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

这也是很多文岭人的担忧,在官府那里登记人口和户籍了,那日后朝廷官府加重税收和徭役,他们该怎么办?

像之前云泪的主家王家,想替代手下的隐户拿房子。

之前的核查里她们找人找关系,反正是蒙混过关了。

但是要核查起来,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很多村子里的村民,都世世代代生活在村子里,很多人都是老一辈子的人从出生看到长大,一般来说身份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人口普查本来就是一件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所幸之前木析有意识的在做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加上新镇建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做小型的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范围也只是一州之地的百姓,所以耗时六个月,看起来好像很慢,但其实算快的了。

木析看着人口普查最后的结果。

文岭县之前不算隐户,约是六千户人家,三万多人口。之后木析吸收隐户,开荒地,人口增长到了一万三千多户人家,五万多将近六万的人口数。

跟他们类似情况的太多了,新镇的人里面有浑水摸鱼的,木析知道,她手底下的官吏也都知道。

毕竟在这种没有清晰照片的古代,想要顶替身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实很容易。

但木析关注的是贱籍数量。

宁朝的贱籍沿袭前朝的贱籍制度,包括隶卒、倡优、乐籍、疍户、丐户等1。占文岭州人口的百分之十七,也就是将近三万人口。

只有那种中途迁居的百姓,身份才一时半会还难以确认。但确认身份也是时间问题。

实在是难以确认身份的,那就只能拿到临时的身份凭证,不过安居三代以后,也视同良民。

但这次的核查里,他们连第一轮审核都没过去,直接就被查出了身份,顺带着还连累了他们的担保人。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