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女尊之科举仕途》
女尊之科举仕途

第 70 章 粮仓

当然,普通的粮仓,比如平仓她们是有的。

但是一旦遇到什么重大灾害,地方的小型粮仓告急后,那就只能让朝廷从江南地带千里迢迢运粮过来。

这么说吧,真遇到什么大事了,等到朝廷的救援粮到,黄菜花都凉了。

马判官脸都僵了,回道:“自然是户房的人在管,仓大使管的仓库主要是军屯那边的粮米收支。”

所以实际上文岭州的田丰仓是军政双管,随着文岭药材供应的生意越做越大,朝廷在这里也派设了驻军,此后田丰仓的仓大使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而不会跟以前一样位卑而无权。

不仅仅是成立粮仓的事,还是木析这一申请,提交上来的数据让她们沉默了。

文岭州的耕地现如今非常多,这个她们是知道的,不然也不能成为宁朝开朝以来,第一个从县升级为州的地方。

但没想到这么多的耕地,产出的粮食竟然是江南地区同等耕地地区的三到五倍左右。

这个土地利用率,跟粮食产出很惊人了。

杨世芳带着手下的农官,提高了不少粮种的产量这事大家都知道。

之后杨世芳的粮种还推广到了全国各地,但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朝廷和地方的官员才意识到,哪怕同样是高产粮种,文岭州的产量依然要比其他地方的产量高得多。

以往由于西部地区穷,苦,交通不便,远离京城,在朝廷上的地位一贯很低,从地方来看,地位最高的实属两京,然后是江南地带,西部地带的省份一般都是被忽视的。

但是这短短几年内,文岭,连带着整个承安府的地位都隐隐有所提升了。

言归正传,一个省级别的粮仓的确立事关重大,朝廷的官员要考虑到粮仓成立后给地方,给整个朝廷带来的影响,选址该怎么选。

一旦粮仓确立,文岭州给朝廷上交的粮税就会相应减少,因为到时候一部分的米粮将会充入粮库。

这也是木析要成立粮仓的原因之一。

朝廷一时半会没有回应,这是木析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木析这个动作,很快整个州衙的人都知道了。毕竟当地方官员,也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关注朝廷动向了,恰恰相反,有时候地方官员更需要关注朝廷的动向。

孟家虽然是地方豪强,但不代表她们在朝廷就没人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更别说木析此次的动作朝廷就没人不知道的。

孟同知知道了,很快消息慢了一步的许同知也知道了。

她面目狰狞的把桌案上所有东西扫到地上:“那知州小儿是要作甚?她什么都想要,胃口这么大,也不怕自己吃不下去被噎死!”

许同知官的就是粮储,教育这两大块,甚至户房的事务一半她都可以.插.手。

木析弄出这一手,明摆着是要从她手里夺权,到时候田丰仓要么被并入朝廷新设的粮仓,要么田丰仓形同虚设。

一个省级别的仓库的粮官,她一个小小的州副官有什么资格出手管?到时候除了知州这个当地主官能管之外,就没人能管粮储的事。

田丰仓穷可不代表粮储这块就完全没油水了,那是不可能的,粮储这块还包括粮税的米粮收支,也就是说,整个州衙官吏的粮俸,都是要在许同知这里过账的,可以说只要运作的好,那完全是富得流油。

许同知之所以和孟同知沆瀣一气,就是因为孟同知管巡检司,理论上来说催收粮税的是壮班的衙役,但也划分的没有这么清楚。

巡检司的巡检作为主管辖区内缉捕盗贼、盘诘奸究、维护社会治安的机构1,很多职责其实和三班的人重复了,加上地方机构不少职责不明。巡检司作为官府的武力机构,也有协助官府征税的权力,这么看,巡检司的人征税并不算完全越权。

许同知也是基于此,越过了知州跟孟同知合作,一个负责征收粮税,一个负责纳入粮仓,两者稍微做做手脚就能挣个金箔满盆。

这次木析直接从许同知手里拿走了粮储这块,釜底抽薪把两人合作的根基打破了,许同知不知道木析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但从结果来看,对她是极其不利。

许同知为什么选择跟孟同知合作?这可不代表她真的很喜欢孟同知的为人了,当初孟西州还在的时候,她可是在孟同知的手下讨了好多年的生活。

也就是朝廷亲自出手打压孟同知,她才有了跟孟同知平等合作的机会。

本来许同知并不想跟孟同知合作,她的首选是知州大人,毕竟巡检司征粮税还是隔了一层,哪怕不考虑她对孟同知心存隔阂,知州也是首选,知州手下的壮班直接征税,有知州大人的点头,她能挣得更多。

但奈何知州不配合。

她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孟同知。

但现在不是她选谁合作的问题了,而是知州要的这个粮仓一旦确立,她这个同知手里能管的只有教育这块。

到时候她拿什么和孟同知合作?

一个只管教育的同知,别说马判官,她连胡同知都不如,孟同知又凭什么和她平等合作?

许同知暗恨,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只能找京城的人脉,想要阻止粮仓的成立。

和她做同样的事的,文岭州衙内还有另一位。

孟同知眯着眼睛想事,把她的小女儿抱在怀里。

她的小女儿是她继夫郎的女儿,嫡幼女,又读书聪明认真,孟同知便天天带在身边。

此时她小女儿感觉到娘亲的心情好像不太好,小心翼翼的问道:“娘,你怎么了?”

孟同知笑了:“没什么,娘只是在想你以后该怎么办。”

小女儿便道:“我以后就和娘一直在这里。”

孟同知淡淡笑了,把女儿一把捞起来就往回走,笑道:“那可不一定,娘以后可不一定还在这里了。”

小女孩一把搂住孟同知,吻在她脸上笑道:“那娘在哪儿,我就去哪儿。”

孟同知保住小女儿的头,眼神渐渐变得温和了起来:“娘的乖女儿。”

……

木析得知孟许两人的动作,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省级粮仓的确立,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可以阻止的,也不是谁谁谁帮忙说话就可以确立的。

朝廷要考量的是综合因素。

之所以推迟了这么久没有消息,木析也能猜到朝廷的考量——无非是担心承安府有了大型粮仓,日后这里的就有了招兵买马造反的经济基础。

但很现实,承安府又穷,又偏僻,如果不设粮仓,日后如果遇到什么大型灾难,官府没能控制住,这里就直接乱了。

可以说建立大型粮仓,那还可以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不建立粮仓,发生什么事情,那就完全是被动的。

由于承安主要民族的不同,情况还要更复杂一点,不建立粮仓,恐怕发生什么事就不是简单的朝廷派兵镇压能解决得了的了。

所以木析判断,只要圣人脑子清醒,最后朝廷还是会同意建立粮仓的,最多粮仓的人不会被地方官员管理,而是朝廷直管。

而且整个承安,最适合建立粮仓的地方只有文岭州境内。文岭州之前因为药材种植的事,朝廷已经派驻了军队了,如果在粮仓确立在文岭州,那就不需要再另外派驻军队了。

所以最后粮仓的建立不出意外,只会在文岭州境内。

木析其实自己也很清楚,她在外头发展文岭州,不代表她就因此权势大了,反而是州衙内的官员会因此变相提高权力地位。

相当于她的劳动成果,州衙的官吏无论与她敌对与否,都会间接得到一部分。手机\端 一秒記住《ww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她想在文岭州建成一个大型粮仓。

因为她发现以承安府为核心,周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粮仓地,天下粮仓江南地带跟京城都有,她们这些偏僻地带其实是没有的。

木析见此,就知道即使她可以强硬的换下仓大使的人选,但终究不太好。

木析:“咱们承安的粮仓是户房在管,还是仓大使在管?”

作为知州,她要做的就是稳住州内的官员,一旦稳不住,被夺了权,那就是间接给他人做嫁衣,而且还要给吏部留下能力不足以担任一地主官的印象。

所以等手里的事告一段落,她就马上回到了州衙。

……

仓大使这个职位,特别是在承安府这个穷山穷水的地方,位卑而无权,此前为了集粮求爷爷告奶奶的,别说贪污了,那是一点油水都没有。

人家一点过错都没有,哪怕木析可以凭借知州的身份直接换下她,但还是会被人诟病。

木析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最简单直接的法子。

要么她和她的人拿到权力,从此把孟同知,许同知边缘化。

要么她这个知州被架空,所有她的人都被清理掉。

木析的奏折往上递交,承安府的知府一看,沉默了。

拿到朝堂上,朝廷的官员一看,也沉默了。

田丰仓的仓大使拒绝知州的调任,孟同知给仓大使说好话,许同知则表示知州越过她这个直属上官指使仓大使,似乎不太好。

仓大使的人选一事,直接僵在了此。

无论她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被迫参与这次的斗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