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最后的摸金校尉》
最后的摸金校尉

第二百四十四章瓦砚的来历

雷碾子看到费叶平用剑在面前一划而过,非常配合的“啊”了一声,白眼一翻,舌头吐的老长,一动不动“死”在椅子上了。

院子里马上轰然大笑,大家都被雷碾子这个活宝,精彩绝伦的表演逗笑了。

嬉闹完了之后,戴子瑾问费叶平:“哥哥,为什么古代的文人墨客,出门喜欢带这种瓦砚呢?为什么不带那些高规格的木砚,铁砚瓷砚或者玉砚呢?”

费叶平拔出水烟袋的烟锅,再桌子边上用力磕了几下,

将里面的烟灰磕净了才说:“龙泉窑的窑史呀,可不止是隋唐时期才开烧的,

这大概要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吧,不过那时候烧制的都是陶器,黑陶或者红陶器物,.

只能放到书桌上显摆的,根本不适合游山玩水随身携带的,

因为它们在研墨池周围,还要精雕细琢一些装饰,用来美化和点缀砚台,

这就使得砚台器型,不但比瓦砚大了许多,并且重量也成倍朝上翻,

比如说你现在要去春游,带上一块造型精美,品相高端,重量相当于十几块瓦砚的铁砚,你若是背着这铁砚,行走都困难,还如何游历名山大川呢,”

戴子瑾以及四个徒弟一听,都频频点头,貌似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这时候,外行人耿长怀瓮声瓮气说到:“说的对,贤弟你说的有道理,假如有人真的背这么重的砚台去游玩,那被压得气喘吁吁的样子,有可能被误认为是苦行僧在历练啊!”

“哈哈哈哈……”大家都被耿长怀都笑了。

雷碾子又问道:“师父,那我说的那个端砚分量重不重呢?”

费叶平哼了一声说:“端砚是以其特殊的材质而出名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研好的墨多长时间都不会干涸,

做工多是出自雕刻名家之手,使得其身价不菲,是一些达官贵人豪爵名宦,以及收藏名家追捧的名器,

更是一些纨绔子弟和胸无点墨之人,装逼用的神器,

然而这千金难求的端砚,在那些真正的墨客文豪面前却是不屑一顾。”

景铁锁疑惑的问道:“为什么呢?是买不起还是有什么规矩限制着呢?”

费叶平微微一笑解释道:“买不起只是一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出门不方便携带,

因为过于名贵,万一途中有盗抢之类的不测,或者磕磕碰碰的事故,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磕磕碰碰还只是损失一些银钱,摊上盗贼和强盗说不定还会把性命搭上,

所以说端砚不是文人墨客,游山玩水喜欢携带的器物,

相对而言瓦砚倒是避开了,这些名砚台该有的弊端,以其器型轻巧,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首选,”

费叶平说完之后,拿起茶杯抿了一小口茶水润润嗓子,

四个徒弟趁机议论起来:“天哪,那端砚是什么做的,千金难买呀?”

“那是名贵砚台,买的就是噱头。”

“那玩意不是正经人能买得起的,再说了,正经文人也未必会去买它!”

“为什么呢?”

“为什么!你没听师父说嘛,这都是那些纨绔子弟,和胸无点墨的货色,装逼充大头给脸上贴金用的,知道吗?”

“哇,都是这些货色在用端砚,嘿,听听都恶心,白瞎了这名砚台了。”

“哈哈,其实碾子应该买块端砚充充面子,”

“为什么是我呀,我又不是纨绔子弟呀!”

“嘿嘿!但你是胸无点墨之人啊!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费叶平,耿长怀以及戴子瑾三位长辈们,都被这四个活宝惹笑了。

大家议论了一会,景铁锁又问到:“师父,古代除了铁砚,木砚,玉砚,端砚,喔,对了还有瓦砚,在没有其它材质的砚台了吗?”

费叶平一边给水烟袋装着烟丝,一边解释道:“除了你说的这些砚台之外,还有青铜砚,黄铜砚,澄泥砚,抄手砚,黑端砚,还有砖砚等等,

各种材质制作的砚台数不胜数,真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啊。”

四个徒弟一听,都扭头对视一眼吐吐舌头吐槽起来:“卧槽,砖头也可以做砚台?”

“咋不能做啊,瓦片都能做,砖头为什么就不能做砚台啊?”

“砖头做的一定重的不得了,”

“为什么?我可不觉得砖头有多重。”

“我说的是秦砖啊,秦朝的砖头知道吗?”

“你是盗墓把脑子弄坏了吧,动不动就把秦砖弄出来了,你咋不说瓦砚是用汉瓦制作的呢?”

“真要是用一块秦砖雕个砚台,背着它要是摔倒了,没人扶都起不来,对不对,”

“哈哈哈哈,亏你想的出来,”

“……”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最后的摸金校尉更新,第二百四十四章瓦砚的来历免费阅读。https://

至于具体从何年何月开始烧制瓷器,那就无从考证了,只能笼统的说是隋唐之前吧。”

大家听完费叶平的分析,雷碾子又插话问道:“师父,那龙泉窑既然从三国两晋就开始有了窑口,为什么跻身不到五大窑口的排名里面呢?”

话没说完就被费叶平怼了回去:“什么黑不溜秋的,什么是瓦片?我看你才是黑不溜秋的瓦片呢,这叫瓦砚,古时候也叫砚瓦,是文人墨客游山玩水踏青时,最喜欢带的文房四宝,而且没有之一懂吗。”

费叶平说话着就抄起桌子边上的玉柄青铜剑,佯装生气了的样子,照着雷碾子比划了一下,

自己则是像个求知若渴的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坐在费叶平对面,静等费叶平给这两件器物掌眼,

大家取笑完耿长怀,景铁锁又追问道:“师父,那龙泉窑是隋唐时期才有的窑口吧?”

大家一听雷碾子问的问题,马上都打起精神,期待费叶平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费叶平笑眯眯地抽了一口烟说:“龙泉窑虽然没有跻身于古代五大窑口,但是在江浙一带的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

这时候,戴子瑾走了过来,一手握着玉柄青铜剑,一手拿着那块瓦砚,

四个徒弟也跟着极力鼓掌,支持戴子瑾的做法,欢迎师父继续为他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费叶平伸手刚要拿玉柄青铜剑,耿长怀咧嘴喊到:“贤弟,这个剑先不要管它,我们整天舞刀弄枪的,不稀罕了解它的故事,你就先从那个瓦片说起吧,”

雷碾子听耿长怀这么一说,马上站起来拿起瓦砚,一边递给费叶平一边说到:“师父,耿叔说先给这黑不溜秋的瓦片掌掌眼……”

加上去的那个窑口,就是龙泉窑,这份荣誉及口碑,是其它小窑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此可见龙泉窑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四个徒弟一听费叶平这么详细的解释,都一个个如醍醐灌顶一般茅塞顿开,相互窃窃私语讨论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雷碾子也跟着振臂一呼:“师父,戴师叔没说全面,应该还有还有端砚!”

费叶平用手指了指雷碾子,然后看着戴子瑾说到:“你说的那几种高规格的砚台,都是器型较大,造型精美繁琐,

来到费叶平跟前说到:“哥哥,那两件龙泉窑的瓷器已经过手了,我感觉到自己内心还有点若饥似渴,没有听过瘾地感觉,这两件器物就烦劳您再给掌掌眼,让贤弟我今天一饱耳福吧。”

说完不等费叶平推辞,就将玉柄青铜剑和那块瓦砚,放在费叶平面前的桌子上,

当地人还是特别喜欢龙泉窑的器物,更有些许文人骚客,将宋朝五大窑口,戏说成宋代六大窑口,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