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孝经》
《孝经

第205章 几谏父母 见志不从

如果一味地遵从父母的号令,这样算不算是尽孝?

玄宗皇帝解释:“事父有隐无犯。”这是对父母尽孝道,最关键的是对父母的过失,我们能够懂得包容。“隐”就是帮父母隐藏,而慢慢的做到帮父母改过。自己对父母纯是一片孝敬之心,不能够冒犯父母,让父母生气。对自己的父母要有恭敬心,不能够违逆。这些事情我们能够明白,可是如果是父母的号令,我单纯做到不犯、不违,这样对不对?所以“疑而问之”,就向夫子请教。夫子就给我们特别说明,父母如果有过失,如何来尽孝。

《论语》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唐玄宗注解依照《论语》,简单解释:“事父有隐无犯,又敬不违,故疑而问之。”“几”,是很微细。孝顺父母,见到父母有很微细的过失,我们马上要劝谏,因为此时劝谏,父母容易改,如果过失大了,从小过已经形成大过,养成不好的习气,再劝父母改就很难。所以当父母过失刚刚发端,还是很微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劝谏。“事父母几谏”,“几”后面应该断开,“事父母几,谏”,就要劝谏了。

“见志不从”,劝谏,父母不能够依从,甚至屡谏而不从,即父母不采纳劝谏,我们是否起烦恼,怨恨父母,至于把父母的过失到处去跟人家宣说,更有甚者,离开父母,离家出走,这是很大的不孝。真正孝子懂得隐藏父母之过,父母的优点,就跟别人赞叹;对于父母的过失,会闭口不谈,这种人是孝子。但是他发现父母有了过失,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会劝谏父母,帮父母改过,这是对父母的尊重。如果有外人在场,就告诉父母:“你有这种过失,请你改正”,父母会难为情,尴尬,下不了台,也可能会恼羞成怒,所以要懂得如何劝谏父母。

经文:【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